钟德实:退役军人勇担当 满腔热忱为人民
2021-07-19 10:29:57
钟德实,男,1944出生于繁昌区峨山镇湾店村子山组一个贫苦家庭,从小立志报复国家,为此,认真学习知识,增强文化底蕴,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1964年,20岁的钟德实正值壮年,毅然决定参军。在部队这个大熔炉中,钟德实思想积极上进,练出一身正气,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工作上业务能力强,成绩突出,先后两次受到部队表彰。
1969年退伍时,为了改变家乡面貌,放弃在其他地方上班机会,回乡劳动。1969年底,在村任生产大队队长,自退伍回乡工作以来,钟德实一直以退伍军人和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认真务实,带领全村干群,一起战天斗地,为改变家乡面貌,为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而勤奋努力。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过硬的政治素质、团结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和领路人,为百姓排忧解难,深受村民好评,使家乡面貌得到极大改变,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和领路人。
在任革委会主任期间,钟德实作出一系列安排规划,首先清工分、清帐目,这都是社员们乐意的事,先安社员的心。在生产中我抓住了多劳多得这条主线,生产力一下子就跃上去了。生产队最忙的季节就是麦收的时候,常言说三秋抵不过一个夏天。这时不光是抢收而且还要抢种。这需要抢时间,庄稼早种几天和晚种几天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别。每年都是大田的麦子还沾绿头就开镰收割了,那时都是用镰刀,效率低,开镰晚了麦秸干透了,麦子会收不回来,怕到口的粮食出意外。我改以前那种大忽拢干法,把能割麦子的劳力分成组,按割的亩数发工分,这下可好,往年是麦子赶人,今年反倒是麦子的成熟期赶不上人手割了。
于是钟德实就抽出人来插稻秧,以前插稻秧时光抬稻秧的就得十多人,两人一筐,深一脚浅一脚,湿透的秧筐就几十斤重,再装上秧苗,那水沥沥拉拉把窄窄的稻田埂湿的溜滑,前边那人还好些,后边人因秧苗碍眼看不清路,时不时踩在埂下,磕磕绊绊的谁也不愿干这活。钟德实以前是抬稻的深知其苦,所以要实行改进。把抬筐改用柳条棍扎的三角撑,一个人挑两个撑,一撑能装一个筐的秧苗,这样一个人可顶四个人用,让记工员给挑秧的人记四个人的工分,把原本都不愿干的活变成了人人抢着干。
1996年7月退休后,本着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回到湾店村,担村老年学校校长。期间教育激励村民学习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为湾店村部分因早年学习条件差,而未曾读过书的村民传授知识,深受村民的爱戴。
先后23次,被县、乡、村评为优秀党员。2017年被芜湖市评为“最美五老”先进个人称号;2018年被市评为优秀退役军人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被市评为抗击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退伍返乡工作已经50余年,在这50余年的工作中,钟德实没有忘记他曾是一名光荣的战士,没有忘记他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没有忘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钟德实却始终本着忠诚于党,一心为民的信念,敢于担当,充分彰显退伍军人的本色,服务上级工作安排,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积极进取,为农村振兴,为百姓过上好日子贡献自己的力量。(俞海明)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