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明网 芜湖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德建设 >正文

徐冬香:不离不弃十七载,恩爱如初伴余生

2021-11-03 11:21:52

   徐冬香,女,1949年11月生人,繁昌区峨山镇象形村桥头组村民。17年前丈夫放牛意外坠落,摔伤脊椎导致下半身瘫痪,妻子徐冬香靠着异于常人的毅力和强大内心,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半身瘫痪的丈夫,坚守在丈夫身边,不离不弃十七载,诠释了作为妻子的爱与担当,她的故事感染着象形村的每一位村民,她也是这个时代孝老爱亲的缩影。

  平凡生活幸福一家

  象形村桥头组有这样一户平凡的人家,丈夫武昌海,妻子徐冬香,育有两个儿子,老夫妻两人在家务农,丈夫放牛耕地,妻子在家种种菜园,养养牲畜,家庭虽然不富裕,也其乐融融,幸福美满。在全家人的努力奋斗下,两个儿子也都娶妻生子,两位老人忙活了大半辈子也算功成身退了。两个儿子结婚后,带着老婆孩子常年在外务工,逢年过节的时候就带个小孙子回来看望老两口,这也是老两口最开心的日子。

  突逢意外丈夫瘫痪

  在我们去老两口家了解慰问时,老人家一边回忆一边跟我们诉说着他是如何瘫痪的,老人家说道“那是2004年的一天,清早我在家吃完早饭后还是如往常一样牵着牛去河边喂草,到达河边因为要过河就骑上了牛背,却不知今天怎么回事,刚骑上牛背,牛就跟发了疯一样要把我甩下来,当时我就慌了,拼命逮住绳子,安抚着牛,希望可以让牛安静下来,可是没有丝毫作用,仅仅僵持了一会我就从牛背上重重摔落在地,摔倒后我想爬起来却感觉两条腿和腰很痛实在是爬不起来,只能在地上躺着,本想着可能过一会就好了,却没想到我再也站不起来了”。

  不离不弃共度难关

  春去秋来十七载,六千多个日夜,徐冬香一直陪伴在丈夫身边,任劳任怨,虽然有时会一个人默默流泪,但从不在丈夫面前流露丝毫情绪,生怕丈夫觉得自己是个累赘,更怕丈夫产生轻生的想法。在我们了解老两口生活时徐冬香说道,自从丈夫摔倒瘫痪后,生活就不能自理了,两个儿子在老人家刚住院时探望照顾至出院后,迫于生活的压力和高昂的治疗费用只能继续外出务工,逢年过节才能回来看看,平时给家里寄点生活费。老人说“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生活,也有孩子需要抚养,本身条件也不是很好,能坚持这么多年给家里寄钱维持我们老两口的生活,我们已经很满足了”。17年来,徐冬香对丈夫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在我们看到武昌海老人时,很难看出这是一个已经瘫痪17的老人,老人家的气色很好,身上没有因为长期瘫痪而长疮,老人家的心态也很好,就是感慨这辈子苦了老伴。

  相知相伴共度余生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徐冬香就已经起床,开始一天的忙碌。徐冬香首先把丈夫小便倒掉,然后把鸡、鸭放出去,打扫屋子,开始做早饭。饭做好后帮丈夫洗脸漱牙,盛好粥,放温一点再端给丈夫,生怕丈夫烫着嘴唇,轮到徐冬香自己吃饭时,粥早已凉透,中午、晚上也是如此。才瘫痪时,一天不知要洗多少次衣服,擦拭多少次身体,渐渐的徐冬香也找到一些照顾技巧,从最初的不知多少次,到一两次,逐渐到全身干干净净,每天晚饭后,徐冬香熟练地帮丈夫擦洗身子,为他换上干净的衣服。怕老伴觉得无聊,村里有时会举办一些活动,比如唱戏看电影之类的,徐冬香也会推着老伴去看,她还定期给丈夫洗头、剪指甲,勤洗勤换,从没叫过一声苦,也没说过一声累。徐冬香和我们说在丈夫刚瘫痪那一会,自己也动摇过,害怕过,怕自己扛不住,可是看到丈夫坐着轮椅连上个厕所都不能自己解决时,自己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照顾陪伴他一生,这不17年也过过来了,对于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我也是越做越顺手了,现在我除了照顾他之外,也能空出时间在家门口种种小菜,补贴补贴家用,现在国家政策又这么好,我们老两口的日子可以说是越来越好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最苦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不是嘛。

  十七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相伴至今,让徐冬香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额角的皱纹,头顶的白发写满了人生的沧桑,但她仍然坦然地接受着这一切,每天为丈夫端屎端尿,擦身洗换,照顾着丈夫的饮食起居,徐冬香的事迹感动着身边每一位村民,都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徐冬香却用自己的行动和一生证明了真正的夫妻一定是可以患难与共的,真情永远经得住生活和磨难的考验。(王冬冬)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