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云:平凡的志愿者 不平凡的奉献精神
2021-12-06 15:42:18
张巧云,女,1985年7月出生,繁昌区新港镇克里村凉亭组村民,中专文化,是克里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管理员。张巧云是个80后,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爱岗敬业、团结邻里、热衷公益事业,总是尽自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街坊领居都对她赞赏有加。自担任村综合文化站管理员以来,她抱着要么不干,干就干好的决心,任劳任怨、恪尽职守,怀着一份对农民群众深厚的情感,将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打理的井井有条,得到镇领导、群众的一致好评。
留守儿童心里的“云妈妈”
张巧云是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可是她毫不放松对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2012年,她自费报名电大培训班学习,同时钻研图书编码和检索工作,将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几千余册的图书按编码进行收编,提高了找寻图书的效率。不管谁来借阅书籍,她总是热情接待,能够快速帮助群众找出相关书籍,并仔细填写借阅登记簿,确保村民群众“高兴来借,满意而归”,如果没有找到群众需要的书籍,她会详细登记下来并向镇文化站争取,尽可能满足群众借阅需求。
她在孩子们嘴里有个特殊的称号,就是“云妈妈”,这可是有来头的,里冲组的操宇轩是张巧云主动结对的留守儿童,今年9岁,是个性格孤僻、沉默寡言的小男孩,班上的同学都不爱和他玩。一次张巧云见到严桂生一个人坐在活动中心的读书角偷偷的哭,便去问了缘由,原来小宇轩严母亲在他年幼时就因病去世,父亲一直在外地打工,小宇轩从小跟随奶奶长大,缺少父母的关爱,加上家境贫困,让他性格敏感、孤僻自卑。本身张巧云自己也是个12岁孩子的母亲,看着自己活泼乖巧的孩子,再看看小严格外心疼。所以,她只要一有空,就主动去找小宇轩,拉着他聊聊天,询问小宇轩在生活中有没有什么困难,在学校学习怎么样,还在儿童节给他送去学习和生活用品。记得去年的中秋节,张巧云把小宇轩祖孙俩接到自己家吃月饼、赏月亮,她看出了小宇轩对父亲的思念,于是给小宇轩父亲打了个视频电话,小宇轩在屏幕里看到爸爸,不知是太久没见到爸爸还是太过激动,在视频前说不出话来,哇哇的哭起来,视频那头父亲也因为牵挂孩子泣不成声。她知道这是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在熟悉又陌生的父亲面前撒娇的方式,于是张巧云贴心的哄着孩子,引导他和父亲对话交流,并约定每个礼拜五的晚上都帮助小宇轩和父亲视频通话。渐渐的小宇轩变了,每次和父亲的视频通话话题越来越多,和小朋友们也打成一片。现在他把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当成另外一个家了,一到双休和寒暑假,总能见到小宇轩活泼的身影。今年母亲节的时候,小宇轩制作了一张卡片送给了张巧云,在卡片的右下角写上“我能叫你云妈妈吗?”,看到这样的字眼,巧云感动的泪水滑落下来,小宇轩将最伟大的称呼送给我,我是多么的荣耀啊。她知道在克里村像小宇轩一样的留守孩子还有很多,他们的父母远离家乡,孩子们伴着年迈的爷爷奶奶,守着与父母团聚的希望。于是她决定在活动中心成立留守儿童帮帮团,号召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交朋友,并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巧云对留守儿童无微不至的关爱,赢得了孩子们一口一声“云妈妈”。
志愿服务工作中的“小能手”
张巧云是文明创建路上优秀的志愿者,自加入志愿者队伍以来,积极倡导群众养成良好家庭卫生习惯,不“乱搭乱建、乱丢乱扔、乱堆乱放”,自觉维护房前屋后和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她还经常和村保洁员一起清扫村庄周围、水塘周边和房屋周围的卫生死角,引导村民自觉树立与时代发展相符的新思想、新观念,更加自觉地参与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张巧云掖是群众眼中贴心的“小姐妹”,她积极响应计划生育政策号召,领取了光荣证。洪村组滕小胜夫妇,虽然家里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但抱着继承香火的心态总想再生个儿子,张巧云得知后主动协助村计生专干,上门做通她们夫妇的思想工作。还带领村里的小姐妹学习网上读书看报、逛淘宝店,和姐妹们一同提高素质、开阔视野,做新时代有头脑、有思想的新女性。久而久之,张巧云成了全镇志愿服务工作的“小能手”。
“人格之于人,恰如花香之于花。”如果把人比作花,那么张巧云应该是一朵颜色淡雅、花形细微、隐身在众多同伴中的小小桂花,不起眼,不出众,用心品,却有馨香沁入心脾。这就是平凡的张巧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儿,把点滴小事做成了温暖人心的“大事”,她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周维荣、李兰芳)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