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明网 芜湖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德建设 >正文

吴静波:扎根乡土“非遗”    深耕群众文艺

2022-08-19 14:27:10

吴静波,女,汉族,繁阳镇繁阳社区居民,1967年10月出生,自由职业,2010年加入繁昌区文化馆(原繁昌县文化馆)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她是文化的爱好者,也是文化的先行者。十多年来,组织群众文艺爱好者参与文化馆开展的舞蹈类和民歌类文艺演出活动800余场,组织参与人次3000余人。她能歌善舞,凭着良好的嗓音条件、扎实的基本功和对民歌的热爱,在繁昌民歌省级传承人的亲授下,她演唱的繁昌民歌多次下乡演出,获得了群众喜爱。吴静波一路深耕群众文艺,她的事迹折射出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非遗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传统文化中民间艺术的磅礴力量正往更新、更远的方向启航。

在乡间成长,苦练本领收获扎实基本功

吴静波从小热爱文艺,这颗种子是吴静波的外公翟光发种下的。孩童时期,吴静波和外公住在乡下,听着外公在田间地头、劳作、闲暇时分嘴里哼唱的小曲儿,朗朗上口,声调优美,听得多了吴静波自己耳濡目染地就能够唱上几句,令人着迷的繁昌民歌就这样让吴静波与文艺结下了不解之缘。

吴静波虽然不是科班出生,但她有决心又肯下功夫,学习能力强,乡亲们需要什么她就去学什么。2020年9月,正式拜师跟随省级传承人汪邦云老师学习。为了演唱好繁昌民歌,师傅教给的每一种唱法、每一首歌曲,她都反复练习。她以文化馆为阵地,去请教馆里的歌唱能手;她以田间地头为平台,跟唱得好的农村朋友取经验。如今她的几首代表演唱歌曲《送晚茶》《车水歌》《棒槌锤在石头上》等多次登台演出,获得乡亲们如潮的好评。

在民间传承,投身文艺事业为乡亲义演

和文艺爱好者一同共舞让吴静波心中的文艺梦被再次激活了。她的舞蹈动作学得快,自己学会后就开始教身边的伙伴,她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舞蹈队的队长。帮馆里选演出的曲子、编排舞蹈动作,帮大家挑选舞蹈服等等。在这样一次次演出中,她练出就驾轻熟组织群众文化工作的本领。她们组成的文艺志愿服务队几乎每个月都要下乡演出。场次多的时候一个月7、8场演出也是有的。演出数量多,质量更加令人赞叹。

她编排的繁昌民歌表演《送晚茶》《再唱英雄谭司令》《十把扇子》等作品,多次参加文化馆组织的下基层文艺演出,如“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宣传文艺演出、“迎中秋 庆国庆”进社区文艺演出、建军节文艺演出、重阳节慰问演出、慰问留守儿童文艺演出等。还有每年一度的市区级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她还编排了根据繁昌民歌改编的广场舞《春谷新歌》荣获省级优秀广场舞称号,编排歌伴舞《大地欢歌幸福来》荣获安徽省“皖江八市”原创歌曲金奖。

在心间扎根,要把群众文艺的种子播向远方

多年来,吴静波带领的繁昌区文化馆悦动小分队积极倡导和开展各种弘扬民间文化的文艺活动,同时发展和宣传繁昌民歌。她们先后走进安徽大学、安徽商贸学院、万江中学、孙村中学等地传唱表演繁昌民歌。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来繁暑期社会实践交流时,还主动报名参加学习。繁昌区每年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回展演,这时也是吴静波最为忙碌的时候,要组织舞蹈队排练,还要抽出时间练习繁昌民歌新曲赴乡下演出。正是因为对文艺的一腔热爱和一颗真诚的热心,让她无怨无悔地投身文艺事业,身体力行弘扬民间艺术,倾情为乡亲们演出最精彩的舞步和最动听的民歌。在她的影响和带领下,由原本一支16人的舞蹈小分队,发展成60人具有特色的三支文艺小分队,为繁昌下乡活动增添新的活力。如今她是省级非遗项目繁昌民歌区级传承人、国家二级社会指导员。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吴静波心中对文艺热爱的力量仍在不断释放着养分,涵养了她脚下继续传播民间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前进方向,唯有笃行不怠,方能行稳致远,这是吴静波的使命,也是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徐莹莹)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