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明网 芜湖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德建设 >正文

黄玉仙:七旬老人守护一家三代55载

2023-04-24 10:49:27

  黄玉仙,女,汉族,1947年12月出生,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五华村村民。55年风雨飘摇,这个普通的家庭,仿佛大海中的一叶孤帆;黄玉仙,这个头发发白,却温和而坚定的老人胸中盛满这55年的艰难,她的双手是一家人的翅膀,她的肩膀扛起了生命的重量。从结婚后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到患病瘫痪在床的丈夫,再到现在行动不便的子女,黄玉仙的眼里泛满了泪水。

  谁言寸草心,报三春晖

  细微之处见真情,平凡之中见伟大。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五华村,有这样一位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她悉心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丈夫和儿子,在苦难中默默坚强,用最朴实的行动履行责任与爱心,用柔弱的双肩谱写了新时代孝老爱亲的感人乐章,她的名字叫黄玉仙。1968年,21岁的黄玉仙和同村的小伙子徐协武结婚了,组成了一个小家庭,谈不上富有,但生活得也很充足,当时黄玉仙的婆婆腿脚不便,拄着拐杖,因当时医疗条件不足,并不知道婆婆的病会严重到瘫痪。结婚后的第三年,婆婆便瘫痪在床了,黄玉仙便开始了为期15年的悉心照顾。

  自从婆婆瘫痪后,黄玉仙每天到外面干农活的时候还要抽空回来几次给婆婆处理大小便,到饭点时给婆婆喂饭,喂完饭后给婆婆擦拭身体,再给婆婆翻身,天气好的时候还会推着婆婆出去逛逛,照顾婆婆之余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徐协武也知道妻子的难处,但他这个男子汉在这件事上却帮不到什么忙,看着妻子每天半夜还要起床去照顾母亲,他心里对妻子也是愧疚,黄玉仙却安慰他说“我们结婚了,你母亲也是我母亲,哪有子女不照顾母亲的,我累点苦点,婆婆就能舒服一点,睡得安稳一点”。1982年,婆婆最终还是因为疾病离开了人世,就这样黄玉仙精心照料了婆婆15年,在这段艰难的时光里,她无怨无悔,让传统孝道充满每个细节。

  相濡以沫,为爱坚守

  黄玉仙的丈夫徐协武是一名电工,虽然天天在外奔波,但家庭条件也有所改善,生活也算甜蜜幸福,但是,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1987年的一天晚上她的丈夫下班回家感觉小腿有点痛,起初只以为是太过疲劳,并没有太当回事。但生活的打击总是在不经意间接踵而至,往后的日子里她丈夫腿上的疼痛加剧,当时医疗条件落后,自己意识也不够强,到了1994年后,她的丈夫已经拄起了拐杖,行动不便,家中的重活全部落在了黄玉仙一个人身上,她用瘦弱的肩膀再次扛起了整个家。

  随着病情的加重,她的丈夫最终也是瘫痪在床,彻底丧失了行动能力,这意味着家中顶梁柱倒下了,这好似晴天霹雳,想到被病痛折磨的家人,让黄玉仙一度绝望,好在有身边亲朋好友、村里工作人员的鼓励支持,黄玉仙很快站起来直面现实,勇敢地担负起照顾家人的责任。给丈夫治疗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负债累累,生活陷入了绝境,家里所有的经济来源都得靠黄玉仙一个人劳作。都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但是黄玉仙并没有选择离婚,她说:“我要是走了,这个家就散了。我爱这个家,我爱我的丈夫和孩子。”于是寒来暑往,冬去春来,黄玉仙始终陪在丈夫的身边,一心一意地照顾。她的丈夫整天躺在床上不能自己翻身,而长时间的卧床会容易长褥疮,肌肉会萎缩,所以不论有多忙、有多累,黄玉仙都不忘给丈夫翻转身体,按摩身体。

  听到卧室里传来“哐哐”的声音,黄玉仙条件反射般跑进屋里查看丈夫的情况,“他想喝水了”,黄玉仙熟练地给丈夫喂水,这样的“哐哐”声多到她不记得一天要听多少遍。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的丈夫,24小时离不开黄玉仙的照看。黄玉仙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开始一天的忙碌,为丈夫做饭喂饭、翻身按摩、收拾大小便、擦洗身体、洗涤衣物……每天她还要抱着比自己重很多的丈夫坐上轮椅,她瘦弱的身影,却仿佛有着用不完的力气。聊起这些年的经历,黄玉仙的脸上还是忍不住挂上了泪水,她说:“那时候,我也没有别的出路,只能这样硬咬着牙坚持了下来,能撑一天算一天。”黄玉仙的付出,丈夫都看在眼里,他说是妻子给了他第二次的生命。

  近两年她丈夫的身体状况很不好,长期的卧床,让徐协武患上了更多的疾病,每天要吃一堆药来维持身体的病痛,有时候晚上痛得睡不着,黄玉仙只能不停地安慰他,给他按摩,希望能帮他缓解点疼痛。从过年以来,几乎没几天晚上能睡到天亮,现在的黄玉仙比之前憔悴了许多。

  母爱如山,撑起一片天

  2019年后黄玉仙的几个子女也渐渐出现了和丈夫当初的症状,以她的儿子徐云峰的症状最严重,前几年还可以自己行动,到2020年开始她儿子也只能依靠拐杖和轮椅了,因为还有个孙女在读书,儿媳抽不出时间,黄玉仙让儿子回到了家中,自己顺带照顾儿子的生活起居,每天给儿子做饭,给儿子按摩,还要做儿子的心理老师。黄玉仙说她大女儿跟她打电话说,现在走路不便,前段时间摔了一跤,身上都是伤口,现在连上班也成了问题。看着坐在门口一句话没有的儿子,黄玉仙脸上的泪水更重了。她说“这个病把我一家人折磨成这样,要是可以,多希望这个病能在我跟我老头子身上结束,不要在祸害我儿子女儿他们了。”

  为了照顾瘫痪的丈夫,几十年来,黄玉仙几乎没有出过一次远门,因为走远了,她放心不下。一日三餐,按摩翻身、洗脸洗脚、端屎倒尿……这些琐碎但必需的工作占据了黄玉仙一天中的绝大部分时间,尽管很多人觉得她傻,劝她早点离开徐家,但是黄玉仙从来没有后悔过。“说不累是假的,但为了家人,再苦再累也值得。”她说,既然来到了徐家,再难,我也会选择坚守,不会放弃,更不想孩子缺少母爱!她丈夫也经常对邻居们说:“如果没有我老婆,我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如果真的还有下辈子,我希望还能和她做夫妻。”妻子的挚爱让徐协武感到了生命的可贵,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黄玉仙靠善良、坚持、自强不息,走过了五十多年人生坎坷,赢得了村民们的赞誉。隔壁邻居张大妈都说“黄玉仙过得苦啊,这么多年以来,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是她在扛着,不容易啊,这么多年也基本上没吵过架,没抱怨过,在她坚持和耐心的守护下,55年如一日的照料下,婆婆、丈夫和儿子每天都穿得干干净净,屋里洁净整齐,闻不到一点异味。”

  黄玉仙照顾家人的孝老爱亲事迹在平铺镇五华村被传为佳话,2021年,她获得“繁昌好人”“芜湖好人”。黄玉仙是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才是真爱,什么才是坚持,她用单薄的身躯扛起家庭的重任,用无悔的坚持诠释了“爱”的生活真谛,用纯粹的真情感染了无数人心。她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她做了很多普通人无法做到的事情,五十五年的时光,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坎坷,纵使命运百般挤兑,她总能咬紧牙关,默默坚持下去,黄玉仙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用一点一滴的言行塑造出新时代孝老爱亲的最美典范。(查金凤)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