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必余:扎根家乡的好医生
2023-08-23 10:21:23
傅必余,1969年11月从医,1970年在峨山卫生院学习,1971年为了战备需要,县人武部抽调到县医院学习外科一年,1972年回乡从事医疗工作,1975年元月到皖南医学院学习理论课7个月,同年回到繁昌县医院进修内科5个月,相继又进修妇产科2个月,在这期间每年傅必余都会参加每年卫生局举办的学习班继续学习,是深受乡亲们信任的好医生。
心系家乡,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从医以来,傅必余一直在童坝村老童月片从事医疗服务,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群众好评。当时处于90年代初,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傅必余家所在村的人口也比较多,地广人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终毅然决然地决定只身回家,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十余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逐渐成为一名让群众信任的好医生。
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傅必余十余年共接诊病人十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免诊费数十万元。他跑遍乡村每一条小道,深知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有一天晚上凌晨一点,急促的手机铃声让他从梦中惊醒,原来是邻村村民桂某某丈夫打来电话:喂,傅医生,我老婆哮喘病发作了,十分危险,现在已经到了你卫生室门口,快救救她吧。从语气中显然能听出很焦急,傅医生老婆听说病人十分危险,便对他说:叫病人到医院去吧,以免引来麻烦。可此时的他哪里听得进去,立即起床直奔卫生室,当时只见病人呼吸十分困难,口唇四肢青紫,呼之不应,通过仔细检查,立即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缺氧、轻度昏迷。此时他深知病人十分危险,如果不及时抢救,病人有随时死亡的危险,可是卫生室的条件十分简陋,又无氧气,但他一点没有慌乱,立即一边有条不紊给病人开通静脉通道、注射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氨茶碱等药物进行抢救,一边拨打120求救。就在此时,他想起卫生室到公路还有一公里的小路,万一救护车不能通过那该怎么办呢。夜静悄悄地,此时卫生室只有他们三人,患者丈夫吓得不知所措。此时傅医生显得非常冷静,向卫生室邻居借来板车,拉起病人就跑。抢救病人,时间就是生命,他完全忘记了白天的疲倦。一直将患者拉到岔路口,可还不见救护车到来。他心想不能拉着病人就此停下,病人早一点得到有效救治,生命就多一分希望,他继续拉着车沿着公路向前跑着,一百米、两百米、四五百米又过去了。终于见到了闪烁着的绿色灯影,车来了,车来了,病人终于得救了。几十年来,傅必余就是这样无怨无悔地一直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守护着当地农民群众的健康。
发挥余热,力所能及服务村民
傅必余从医以来,一直情系患者、真情服务,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一点一滴的事迹,把医者的温暖送到了广大患者的心中,得到了广大患者真心拥戴。这两年,童坝村村委会分别在童坝村磨山、广冲村民组把日间照料中心延伸到村民组,在这两个村民组分别设立了两个养老服务站。虽然傅医生今年已经70岁了,现在没有行医证了,但是他每个星期都会抽两天时间分别到两个养老服务站上给相熟的村民们和老年人测量血压,跟他们说说关于健康养生、饮食方面的知识,叮嘱他们要少吃盐、多运动,注意饮食,体现出一名医生的仁爱之心和对群众的关爱之情。(李祥鹏)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