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长月:以苦难为砖,筑起爱的城墙
2024-03-26 15:22:04
人物简介:朱长月,女,1975年2月出生,群众,平铺镇五华村堰塘组人。
人物事迹: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用行动彰显人世间最真挚的母爱,用真情诠释最晦涩难解的母爱。风雨二十五载,耐心抚育一双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女,悉心照料年迈的公公婆婆,用双手为他们筑起爱的城墙,用爱与责任撑起这个家。
肩起重任,抚育患病儿女
1997年12月在媒人的介绍下朱长月与丈夫刘新元喜结连理,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小家,怀揣着对爱情结晶的期盼,在1999年和2005年接连迎来了彼此的两个孩子——刘国茹、刘国程。一家人都为两个小生命的到来感到欣喜万分,他们像同村的其他年轻夫妇一样男耕女织,经营着自己幸福的小家,日子也就这平静地过了下去。
但天有不测风云,老天爷似乎总爱开玩笑,上小学4年级的女儿刘国茹被检查出突发性精神疾病,从此与学校画上了句号,原本活泼开朗的小姑娘渐渐变得不爱和人交流,原本能跑会跳的小女孩变得行动不便……唯一不变的是那逢人便开的笑脸和那向往自由的心。自从大女儿患病后,小儿子刘国程就成了家中唯一的希望,他更加努力读书,经常和妈妈朱长月说:“妈妈你放心,我会好好读书,以后照顾好你们。”但好景不长,病魔的脚步再次来到朱长月家,将双手伸向了读初中的刘国程……
自此,原本幸福和谐、生活有盼头的朱长月的肩膀上就仿若压上了两座高山,生活的重压让她愈加弯下腰、将她紧紧地“拴”在了原地……但作为母亲,朱长月尽力担起这份责任尽心尽力地照顾儿女,给予儿女更多的关注,不让儿女脱离自己的视线,用自己的所有力所能及去照顾他们。
恪尽孝道,照料年迈公婆
从97年来到这个家庭开始,朱长月就将公公婆婆当成自己的父母来孝敬,他们互帮互助共同经营着这个家庭。年轻时的公公婆婆扶持照料朱长月的小家,现如今年事已高的公婆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朱长月也是义不容辞的担任起这个责任。
丈夫刘新元的肩上承担着一家6口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常年在附近做工。于是照顾一家老小的重担就交到了朱长月的肩上。年纪大了的老人一些基础病就开始显露出来,朱长月的公婆也在此列,两个老人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朱长月一个人在家把家里管理得井井有条,天气晴朗时,她就让老人出来走走,跟邻居说说话、散散心,自己便给公婆的房间打扫卫生。公婆跟邻居说到这个儿媳妇的时候,都眼含泪花:“这个儿媳妇是真的好,自己照顾两个患病的儿女之外还要看顾我们两个,这么多年真的累着她了。”
人生如旅途,清欢苦愁皆是风景
抚育儿女、照料老人、操持家理是朱长月每天的必修课,从清晨睁开眼的那一刻起她就像上了发条的胡桃匣子一样连轴转个不停,只有深夜的安眠是属于她自己的。她每天早晨天还没亮,就起床给孩子老人做好饭菜,然后再下地种菜干活,帮孩子们清洗衣物等等,家中的事物总是多又杂,但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累生活依旧没有磨灭她对生活的期盼。“总要继续往过下去的,现在日子要比之前好多了”朱长月面对村中其他人问起说:“而且大家都很照顾我,政府看我家孩子生病也给予了很多关心,对我们这些困难人群帮扶也很多。”
因为孩子、老人无法出远门的朱长月并没有向困难屈服,她没有将自己困囿在这一方天地中,她运用现在的信息技术,通过手机来知晓外面大世界的发展、用手机为生活增添乐趣,同时她还运用手机学习了不少康复保健知识呢!她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教老人锻炼身体、让儿女配合她进行家庭辅助疗养。虽然收效甚微,但她坚信总要坚持,总有花开的那一天。
朱长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作亲情和责任;用勤劳的双手书写着中华传统美德。她为患病的儿女创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母爱的伟大和一位农村妇女的坚强。人生本就是一场未知的长途旅程,旅途中的每一帧风景都是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朱长月以爱为舟,毅然在这段苦海中扬帆起航,同命运的风浪抗争,去欣赏这独一份的旅程。(龚雪儿)
责任编辑: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