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明网 芜湖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德建设 >正文

徐涛:退伍不褪志,深耕乡村践初心

2024-07-09 14:43:23

  人物简介:徐涛,男,汉族,199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平铺镇新牌村民委员会副主任。

  事迹简介:有一种情怀叫“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有一种初心叫“身体力行,用心用力用情办实事”。2014年,徐涛在军队当兵,退役后他毅然返回家乡扎根基层,服务群众、防洪抗疫、产业发展,为乡村建设事业奉献青春、贡献力量。

  正文:

  “田野稻花香,渐知秋实美”。新牌村是徐涛同志土生土长的地方,对家乡的热爱、对故土的眷恋让年仅21岁的徐涛在退役后选择返回家乡到村委会工作。一晃已经是徐涛同志在村工作的第7个年头了,年仅28岁的他已冒出白发、满手老茧,这是他用青春和汗水在家乡深耕细作的痕迹和见证。

  深耕乡村谋治理,托起群众安居梦

  2017年,年仅21岁的徐涛同志是村里最年轻的村干部,他从会计做起,到负责民兵、农田、水利、防返贫,再到现在的新牌村民委员会副主任,慢慢的他成为了最熟悉新牌村情的年轻人。在这七年里,他始终将父老乡亲的福祉放在首位,充分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奔走在田间地头,为村民谋福利,为村庄谋发展。今年,区级美丽乡村点在徐村、花园开工,路线规划、道路硬化等施工工程极易引发邻间、村民与村委会的矛盾,作为本村人,徐涛充分发挥熟人优势,注重倾听村民的意见和诉求,做好村委会、施工方和乡亲们的沟通桥梁。他全程跟进项目建设,遇到突发的事件,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做好、做通矛盾疏导、协调工作。如今,新牌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正在有序开展,徐涛也展开了笑颜说道:“在家门口做工作,有动力也有压力,更有及时收集大家的意见建议,用心、用力、公正地处理好每一个诉求”。

  深耕乡村谋平安,冲在危险最前沿

  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到村工作后,徐涛便加入了平铺镇红耀江淮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这是一支由不同兵种、不同年龄段退役军人组成的志愿队,他们参加过防汛抗旱、抢险救灾,为平铺镇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

  疫情期间,他化身“跑男”,打通了村内物流配送“最后一百米”,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收到药品、食品、日用品。封村期间,村内按下了暂停键,他依然跑出了加速度,给村民们办理通行卡,晚上又变身为卡口守夜人,值守、登记、量体温,一连二十几天严防死守,用实际行动彰显着“永远在冲锋,一直能战斗”的军人作风。

  2020年7月,一场暴雨席卷而至,徐涛同志闻“汛”而动,召集村民组长召开防汛动员大会,并第一时间赶赴防汛前线,以身作则驻守在肇埠排涝站,对叶家坝、漳河段、新平山河段进行水位分析,组织村民对危险河堤、低洼危房、道路桥梁、排水不畅等地段进行排查,及时堵塞清除水草,排除隐患。巡埂、清障、固土,重复了一遍又一遍,也在日夜的不眠坚守中守牢了水位的安全线。今年入汛以来,连日的降雨天气使得新牌村境内漳河水位不断上涨,为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汛情,徐涛同志又主动请缨第一时间站上值班岗位,带领“巡防队”昼夜坚守在岗位上,他对村民说道:“我永远是防汛的排头兵,有我在,你们放心!”徐涛同志的话影响着一个个年轻党员,一个又一个勇敢的身影站出来,奔走在河埂上,趟水过、迎风雨,为家乡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深耕乡村谋发展,领出一条致富路

  产业兴则人才兴,人才强则产业强。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下,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回归乡野、投身乡村,徐涛就是其中之一。作为皖南土墩墓群文物保护区,新牌村可发展的产业有限,于是他们发挥新牌村半山半圩的地理优势,探索出生态种养新模式——稻蛙共生,将本地小青蛙放在稻田里种养,使得“一亩三分地”实现双丰收。“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田园趣味景象在徐涛的辛苦耕耘下变成了现实图景。如今,徐涛的稻蛙田已经达到了30余亩,他也充分发挥村干部、养殖大户的带动作用,鼓励引领更多村民开展特色、绿色种植养殖,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致富,吃上“振兴饭”。

  一声“到”,一生到,退伍军人徐涛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换装不换心的军人本色,以真心换真情、用实干暖民心,在家乡默默耕耘贡献青春力量。(陈永)

责任编辑: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