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莲英:母爱是逆流而上的力量
2024-08-01 10:36:43
人物简介:秦莲英,女,1962年7月出生。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新林社区荷墩组居民。
事迹简介:她是一位平凡的母亲,为了照顾身患癫痫智力残疾的女儿,三十年来事无巨细,无微不至。她积极、乐观,用最真挚的爱诠释着什么是“母亲”。她就是平铺镇新林社区的秦莲英,一位在苦难中坚强的母亲。
正文:
有人说,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这种爱不求回报,不计代价,她像一道光芒,微弱又强大,从未走远,不曾消逝。在平铺镇新林社区荷墩组,就有这样一个母亲,细心照顾身患癫痫智力残疾的女儿三十多年,她用细雨般绵绵不绝的母爱,和野草般坚韧的精神,给了女儿活下去的希望。
命运不幸,柔肩挑重任
1987年的一个夏天,秦莲英嫁给了隔壁村的程国有,靠种田为生。第二年大女儿出生,这个三口之家虽然贫困,但夫妻二人吃苦耐劳,女儿聪明伶俐,家庭美满幸福。1992年2月,小女儿在夫妻二人满怀期待中出生了,她有了一个漂亮的名字,程丽雅,小女儿的降临给这个家庭带来的不仅仅是喜悦,也增加了这个家庭的负担,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丈夫程国有白天在田间劳作,秦莲英一边干活一边照顾家庭。
1997年秋天,正值农忙时节,小雅在田边玩耍,秦莲英正在田间收割粮食,突然听到有人在喊“小雅妈妈,你家小雅出事了,”秦莲英赶紧放下手中的农活跑去现场,看到小雅嘴吐白沫,倒在地上抽搐。秦莲英不知所措,只能一边流泪一边喊着小雅的名字,好在发病时间不长。第二天秦莲英带着小雅去县城医院检查,医生的诊断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小雅患了癫痫病,从那天开始,这个家庭就开始了与病魔斗争的漫漫长路。
回家后秦莲英夫妇在短暂的悲伤过后,重新振作了起来,当时只有一个念头,要去外面的大医院试一试,就算治不好也要找到对症的药,把病情控制住,小雅才五岁,不能就这样过这一辈子。自那以后,秦莲英夫妇在家省吃俭用,苦做苦累,把家里能卖的水稻、油菜籽等都卖了,存了一年多的钱,多方打听后,带着小雅去了青岛看病。满怀希望得去,最后还是失望而归,医生说这病治不好,只能吃药控制。自那以后,秦莲英每月去村部拿从青岛寄过来的药,一拿就是十多年。
生活艰辛,活成“专职保姆”
在农村,医疗资源有限,秦莲英不得不自学癫痫的相关知识,成为小雅的护理专家。即使有药物控制,小雅还是会不定期发病,不能激动也不能悲伤,秦莲英每天仔细照顾着小雅的生活起居还有情绪波动。
小雅发病都是毫无征兆的,会突然直挺挺地倒下,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每当小雅病发,秦莲英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她身边,用她粗糙的双手轻轻抚慰,用她坚定的声音安抚小雅的恐慌,等小雅清醒后秦莲英总是一边流泪一边收拾残局。“小雅有时候会在晚上发病,这么多年了我晚上从来不敢睡熟,只要一点动静我都会马上惊醒,生怕她发病了我不能第一时间发现,”秦莲英说。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在秦莲英的身上,我们能看到这个饱受苦难的母亲与命运抗衡的决心。
教育缺失,“平常事”重复做
因常年的发病抽搐,影响到小雅的智力发育,她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生活起居全靠秦莲英照顾。由于家庭的贫困和女儿的病情,秦莲英无法给予小雅正规的教育。但她明白,生活技能同样重要。于是,她一遍又一遍地教小雅如何刷牙、洗脸、吃饭、穿衣。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对于小雅来说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秦莲英从不厌烦,她的耐心和坚持,让小雅逐渐学会了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三十年,对于秦莲英来说,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坚守。她的生活几乎完全围绕着女儿转,她的世界,就是女儿的健康和快乐。
如今,小雅已经能够自己完成一些基本的日常生活动作。虽然她的动作可能比常人慢一些,但她的每一个进步,都是秦莲英辛勤付出的结果。小雅的自立,是秦莲英最大的安慰,也是她三十年如一日坚守的最好回报。
母亲这个称呼总是在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母亲的世界很小,只装得下自己的孩子,母亲的世界又很大,能容得下孩子的一切。秦莲英的故事,是千千万万母亲的缩影。她们用最朴实的爱,最坚定的信念,守护着自己的孩子。她们的生活或许平凡,但她们的爱,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