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忠贵:十年如一日照顾高龄岳母 用孝心点亮人间温情
2025-04-03 14:41:39
人物简介:蒋忠贵,196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繁昌区新港镇克里村蒋村组村民。
事迹简介:岁月悠悠,蒋忠贵以一颗不变的孝心,多年如一日地照料着年老体弱、多病且丧偶丧子的岳母。他日复一日地坚守,初心不改,孝心永恒,面对生活的重压,他从未有过一丝烦躁与不安。作为女婿主动承担赡养责任,将岳母视为亲娘,细心照料起居,耐心送医服药,颠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以超越血缘的孝心书写现代孝道新风尚。蒋忠贵的事迹,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之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他的事迹在邻里周边传为佳话。
任劳任怨 以身作则诠释孝道
蒋忠贵的岳母王氏命运多舛。早年丧夫,本想着在晚年能依靠儿子安享晚年,然而命运却再次对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中年时,身边养老的儿子在上班路上不幸遭遇意外身亡。此后,王氏独自居住在小屋里,形单影只,满心孤苦。由于年事已高,王氏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丧失了大部分生活自理能力,时常摔倒,再加上她身患多种老年疾病,只能依靠各类止疼药和其他药物维持治疗。面对这样的状况,蒋忠贵和妻子毫不犹豫地将王氏接到自己家中悉心照料。这一照顾,便是漫长的岁月。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与守护中,蒋忠贵始终坚守着那份初心和孝心,从未有过丝毫烦躁与不安,把岳母当作亲生母亲一般关怀备至。
在照顾的过程中,也曾面临诸多突发状况。有一次,岳母不慎摔倒,头部重重磕在地上。那时的蒋忠贵正在自家附近的菜园劳作,听到那声撕心裂肺的喊叫,他心头一紧,立刻放下手中的农具,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飞奔而去。看到岳母额头着地、意识迷糊的模样,蒋忠贵心疼不已,但他迅速让自己冷静下来。他深知此刻时间就是生命,先拨通120急救电话,随后又紧急联系正在务工的妻子,告知岳母跌倒头部受伤,让她火速赶往医院。考虑到120急救车可能无法立刻赶到,蒋忠贵一刻也不敢耽搁,赶忙在村里奔走,呼喊村上有小车的村民帮忙。在等待车辆的过程中,他从村口公路距离较近的角度出发,毫不犹豫地背起老丈母娘就往村口赶去,为岳母的抢救赢得了黄金时间。
悉心照料 无微不至见真情
作为女婿,蒋忠贵夫妻主动承担起赡养岳母的责任,每日都坚持为老人梳洗、按摩,进行一些常规护理,悉心照料着老人,十余年如一日,任劳任怨。虽然家庭条件普通,但蒋忠贵总是尽量满足老人的需求,岳母爱吃啥、想吃啥,夫妻俩都会尽最大可能去满足老人。在蒋忠贵的精心呵护下,老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一直不错。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是女婿呢?老人如今已是耄耋之龄,有时神志不清谁都不认识,有时又会像小孩一般,照顾起来不仅要有耐心,还得顺应老人的意愿,而蒋忠贵始终对岳母轻言细语、百依百顺。他觉得,每个人都会渐渐老去,只要多一点关心和爱护,家庭就会变得更加温暖。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蒋忠贵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正是这些看似琐碎的点滴小事,抒写了“孝”的朴实无华,感动着周围每一个人。
尽职尽责 传承美德树家风
在蒋忠贵的言传身教下,全家成员参与到对老人的照料中,成功地将赡养责任转化为强大的家庭凝聚力,孝老敬亲成了这个特殊家庭一道靓丽的“家风文化”风景线。儿子蒋雪冰和儿媳胡丹丹不管再忙再累都会在周末带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回老家看望姥姥,给姥姥添置生活用品,陪她聊天、看电视,用亲情的陪伴温暖老人孤独的心灵,证明了“陪伴”才是治愈老年孤独的良药。小孙女也特别孝敬老人,每次回家都会抢着去给太姥姥端茶倒水,喂老人吃水果。
人们常言,一个女婿半个儿。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蒋忠贵如同一个文化符号,他用自己的行动重新定义了“半子之谊”。当他凌晨三点为老人送医,在床边细心伺候服药、帮老人按摩双腿;当他耐心地把药片研磨成粉,再轻柔地喂给老人时,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却构成了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蒋忠贵常说:“孝老爱亲的本质,是将老人的需求视为自己的选择,在生命的传承与延续中完成爱的传递,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蒋忠贵在平凡的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老爱亲、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用汗水、真情和爱心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孝道之歌。(周维荣 古有茹)
责任编辑: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