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发:最美兵支书以热血铸乡村振兴丰碑
2025-05-12 16:23:03
人物简介:朱家发,男,中共党员,1979年4月出生,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水口村书记。
事迹简介:朱家发退役后扎根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水口村,从基层干起,短短数年间成长为村党总支书记。他带领村民盘活撂荒地,发展红薯特色产业,通过引进优质品种、拓展产业链、创新营销模式,实现村集体与村民增收。他以“党总支+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推动三产融合,让水口村获评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用实干践行党员使命,诠释退役军人的乡村振兴情怀。
正文:
春风拂过田野,在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水口村的红薯育苗基地,一幅生机勃勃的劳作画卷徐徐展开。朱家发,这位有着16年军龄的“最美兵支书”,身着迷彩服,穿梭在田间。他的额头布满细密的汗珠,迷彩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背上,但专注的神情丝毫不减。只见他弯腰熟练地排薯,动作精准又迅速,随后细致地覆土、施肥、浇水,每一个步骤都严谨规范,和十余名村民一起,奏响了春耕备耕的奋进乐章。谁能想到,这位在农田里挥洒汗水的带头人,曾是部队里的优秀军人,如今把军人的坚毅与担当融入乡村振兴的事业中,干起农活来一样有板有眼,动作熟稔。
向撂荒山地要效益,点亮乡村振兴新“曙”光
说起去年水口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流转荒废复垦地种植红薯、网上叫卖粉丝的经历,朱家发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将以红薯苗繁育基地为依托,不断完善红薯产业链,推动红薯育苗、种植、深加工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向撂荒地要效益,坚持生态和产能并重,带领老百姓真正致富增收。”
去年5月,水口村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将万春组35亩复耕地块流转,与无为市都督村合作引进苏薯28、西瓜红等优质红薯品种,当年实现收益3万余元。并积极开展相关亲子农事体验活动,通过网络直播宣介水口。“芋”见水口、“薯”你最棒等原创广告语应运而生,在孙村镇内外广为传播。
今年3月,水口村又成功引进蒙城种植大户,扩大流转撂荒地200多亩种植商薯19、西瓜红等品种,预计村民流转收入将增加5万元以上,并积极对接粉丝加工企业,租赁村内闲置多年的小学校舍,以“党总支+合作社+公司+农户”方式寻求深度合作,有效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增势。
十六年老兵华丽转身,扎根基层为民谋福利
1997年,18岁的朱家发带着满腔热血应征入伍。在部队这座大熔炉里,他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训练,在专业技能学习上更是刻苦钻研。凭借着这份努力,他多次获得提前晋衔,还荣获“优秀士兵”“优秀士官”等荣誉称号。在基地比武中,他凭借过硬的本领2次获得个人总分第一,荣立个人三等功,还斩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直到2013年12月,他才退役回到家乡工作。
2018年11月,朱家发调入孙村镇水口村委会工作,短短3年,因其出色实绩获得上级肯定,于2021年10正式任命为水口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在他的带领下,水口村在2022年度综合考核中荣获“一类村”。2023年底,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第十六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水口村榜上有名,也是繁昌区唯一村镇获此殊荣。他个人也先后荣获繁昌区“最美退役军人”和“繁昌区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称号。
从军营到乡村,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朱家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完成了从退役老兵到乡村振兴带头人的华丽蜕变,在水口村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崔后明 缪兴华)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