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显荣:以岁月为笔,书奉献篇章
2025-07-21 15:34:06
人物简介:
尚显荣,女,1970年8月生,繁昌区人民医院护士、春谷蓝丝带义工协会副会长,曾获繁昌区“优秀志愿者”、民建“社会活动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事迹简介:
多年来,尚显荣坚守初心、坚守公益,如暖阳般悄然温暖着家庭、医院与社区的角落。医院里,她争分夺秒救助患者,用热忱为家庭点亮心灯;社区中,她全身心投入公益,呵护着需要帮助的人。她总说:“心不累,啥都不累。”这份不累的背后,是把他人的难处当自己的事,把别人的笑容当勋章,在日复一日的付出中,书写着坚韧与温暖。
正文:
清晨五点的卧室,尚显荣正忙着给重病的丈夫翻身,换上新尿垫,桌角的笔记本上记着公婆近期的血压变化;医院病房里,她握着患者的手轻声安抚,针头悄然刺入时对方竟毫无察觉;帮扶对象家中,残疾老人拉着她的手念叨着“比亲闺女还亲”……这就是尚显荣的日常,一个在家庭、医院、义工岗位上不停转动的“陀螺”,用多年光阴把平凡日子过成了温暖的诗。
协会中的“多面手”:让爱心像蒲公英散开
自2012年7月加入春谷蓝丝带义工协会,这十三年里,尚显荣的周末总是被志愿服务活动填满。尚显荣始终将残疾老人和残疾儿童的需求放在心上,用耐心与温情编织起一张细致的关怀网。
协会在2012年设立三个驿站。分别是青春驿站、二对一服务站和留守儿童学校,尚显荣主要负责二对一服务站,和另外一名义工结对,上门为残疾家庭提供帮助,解决他们日常生活的不便,更多的是给予康复训练、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
在她的服务对象中有一个出车祸的小女孩,头颅做了手术后无法开口说话,尚显荣和协会里的其他成员平日里对小女孩格外上心,每天早上让她用手机语音问好,下午又专程到家中陪她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一天天的陪伴与引导没白费,成功唤醒小女孩的语言功能,那一刻,尚显荣的笑容里满是踏实的暖意。
除了主要负责的二对一服务站,尚显荣也常去青春驿站和留守儿童学校搭把手。在青春驿站的活动中,她帮助老年人量血压,听心率;敬老院里常能见到她的身影,捐衣捐款也是常事,逢年过节带着生活用品看望慰问孤寡老人;有次帮大龄青年相亲,她提前去咖啡馆调试音响,怕年轻人不好意思,自己先当“气氛组”活跃场面;武警部队联欢时,她表演的“三句半”里,全是官兵们的日常故事……在留守儿童学校里,她耐心地教残疾儿童一笔一画地写作业,陪孩子们做康复训练,用鼓励的话语驱散他们训练时的疼痛与退缩。学习之余,还会和孩子敞开心扉交流。
尚显荣说,很高兴加入协会这个大家庭,能走到一起做义工的人的初心都是一样的,都具有帮助他人的爱心,她要把这份滚烫的爱心护得更暖、传得更远,
病房中的“暖心人”:把患者放在心尖上
1991年至2009年,尚显荣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工作能力突出,护理技术过硬,“尚护士打针不疼”成了各个病房的共识。她始终将患者的生命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上夜班时,她接班第一件事就是逐个查房。有次发现患者脸色发白,血压降到70/50mmHg,她凭着扎实的经验判断患者一定有内出血情况,情况紧急,她先安慰家属,紧接着喊来医生做腹腔穿刺,果然是内出血。备血、送手术室,一路小跑着指挥,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2009年后她被调离临床,负责投诉接待及医疗纠纷处理,她热情接待来访者,尽量维护医患双方合理合法的权利。有次一位流浪在外的六安男子倒在路边,送到医院接受治疗,他与家人失散十几年,不会说话也记不清家在哪,尚显荣每天带早餐给他,用手势比画着问地址。找到家人那天,男子的老父亲对着她作揖,眼泪砸在她手背上。这件事登上当地新闻时,她正忙着给下一个投诉者倒热水。
救助患者,她争分夺秒从生死线上抢回一条条宝贵的生命;关爱患者,她饱含热忱地为一个个家庭点亮温暖的心灯。
家庭里的“主心骨”:用肩膀扛起岁月重量
丈夫常年卧病,女儿异地求学,四位老人需要照料,尚显荣把自己的时间掰成了八瓣。每天清晨先给丈夫擦身喂药,再赶去照顾公婆。她从不说苦,只是把日子过得像钟表齿轮,精准又稳妥。
丈夫曾两次突发脑出血,每次都昏迷不醒、呼吸微弱,是尚显荣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守在病床前寸步不离地照顾,一次次呼唤、一遍遍配合医生治疗,硬是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可命运弄人,2024年 6月,丈夫还是带着她的牵挂,永远地离开了。
多年来,尚显荣就像一颗螺丝钉,在家庭、医院、社区的齿轮上紧紧咬合。她总说:“心不累,啥都不累。”这份不累的背后,是把他人的难处当自己的事,把别人的笑容当勋章,在日复一日的付出中,书写着坚韧与温暖。(俞璐)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