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明网 芜湖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身边好人 >正文

陈昌美:以爱作桥,连通邻里婆媳情长

2025-09-02 10:05:45

  人物简介:陈昌美,女,1968年5月出生,芜湖市繁昌区荻港镇杨湾村村民。

  事迹简介:57岁的陈昌美以 “退一步海阔天空” 的豁达,化解邻里矛盾,温暖孤僻邻居;面对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婆婆,她不辞辛劳,默默付出,为邻里和睦、家庭和谐贡献力量,展现出平凡人的高尚品德。

  正文:

  包容豁达,温暖邻里

  陈昌美居住在杨湾村团山自然村,有一位李姓邻居,因其性格执拗,在菜园地划分问题上与周围邻里多次发生激烈争吵。她对菜园地的归属极为敏感,稍有风吹草动,便会与邻居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恶语相加,久而久之,大家都对她避之不及,邻里关系降至冰点。

  然而,陈昌美却与众不同。当别人都对李姓邻居敬而远之时,她却选择主动靠近。陈昌美常说:“大家都是邻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为了一点小事伤了和气,多不值得。”秉持着 “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信念,即便李姓邻居在菜园地边界问题上表现得咄咄逼人,陈昌美也从不与她计较分毫。她会主动搬着小板凳,带着自家种的蔬菜,来到李姓邻居家门前,热情地打招呼:“琴子,今天天气好,咱们坐这儿唠唠嗑!”一开始,李姓邻居对陈昌美的示好十分冷漠,只是简单敷衍几句,但陈昌美丝毫不气馁,依旧每天坚持来和她聊天。

  从家长里短到生活琐事,陈昌美耐心倾听李姓邻居的抱怨,用温和的话语开导她。她还会分享自己生活中的趣事,逗得李姓邻居忍不住露出笑容。慢慢地,李姓邻居紧闭的心门被陈昌美的真诚打开了。有一次,两家菜园之间的篱笆被大风刮倒,原本这可能又是一场争吵的导火索,但李姓邻居却主动找到陈昌美,说道:“昌美,咱一起把篱笆修好,以后可别因为这些小事闹不愉快。”陈昌美欣然答应,两人一起动手,边干活边说笑,关系变得愈发融洽。

  此后,李姓邻居不仅不再与陈昌美发生争执,还经常将自家菜园里长势最好的蔬菜送到陈昌美家中。她常说:“多亏了昌美妹子,让我知道邻里之间还是有真情在的。”在陈昌美的影响下,李姓邻居与其他邻居的关系也逐渐缓和,曾经剑拔弩张的氛围变得温馨和睦。陈昌美用自己的包容与善良,不仅化解了矛盾,更在邻里之间架起了一座充满爱的连心桥,让整个村落都充满了温暖的气息。

  悉心照料,孝老爱亲

  陈昌美的婆婆今年80岁,患有轻微的阿尔茨海默病。或许是习惯了独居生活,婆婆坚持要独自住在村里的小房子里,无论家人怎么劝说,她都不愿意搬到陈昌美家中一起生活。面对婆婆的固执,陈昌美没有丝毫怨言,反而更加心疼婆婆,她暗自下定决心:“不管婆婆住在哪里,我都要把她照顾好。”

  考虑到婆婆没有耕作能力,陈昌美隔天就会精心挑选新鲜的蔬菜,早早地送到婆婆家中。每次走进婆婆家,她都会先仔细检查家中的水电设施,生怕婆婆因为忘记关水龙头或者电器而发生意外。有一回,陈昌美像往常一样去给婆婆送菜,刚走到门口,就闻到一股刺鼻的焦煳味。她心里一惊,赶紧推开门,只见厨房里浓烟滚滚,原来婆婆煮的饭完全烧焦了,锅底都烧黑了。陈昌美顾不上被浓烟熏得流泪的眼睛,迅速关掉炉灶,打开窗户通风。等情况稳定后,她又耐心地安慰受到惊吓的婆婆:“妈,没事儿,下次我帮您煮饭,您就安心歇着。”

  还有一次,陈昌美发现婆婆家的厨房里积满了水,水流还不断从门缝里往外冒。她急忙冲进屋内,原来是婆婆用完水后忘记关水龙头,导致水漫了整个厨房。陈昌美没有责备婆婆,而是默默挽起袖子,拿起扫帚和拖把,一点一点地清理积水。她花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才将屋内收拾干净。看着疲惫不堪的陈昌美,邻居们都忍不住劝她:“你婆婆这样,你也太辛苦了。”陈昌美却笑着说:“老人年纪大了,多多少少会出现问题,再辛苦我也要照顾好她。”

  由于婆婆耳朵听不见,经常会因为一些误会与他人发生争吵。有一次,婆婆在村里人家剪线头,就是专门给成品衣服剪线头,赚点外快,有个老奶奶和婆婆聊天,婆婆听不见,光看表情,以为别人是在骂她,就和老奶奶吵了起来,吵架过程中还把手里的衣服撕了,陈昌美下班回家,那位老奶奶到陈昌美家,和她说这事,陈昌美先是向老奶奶真诚地道歉:“实在不好意思,我婆婆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使,给您添麻烦了。”然后耐心地向收衣服的村民解释情况,自掏腰包赔偿了衣服,结束了,又到婆婆家看看婆婆可是,到了婆婆家,婆婆嘴里还在不停地抱怨,陈昌美却紧紧握着婆婆的手,轻声说道:“妈,别生气了,咱不跟他们计较。”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昌美始终坚守在照顾婆婆的岗位上。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为家庭的和谐稳定默默付出。她的这份孝心,不仅感动了家人,也赢得了邻里乡亲的一致赞誉。大家都说:“陈昌美真是个好儿媳,这样的孝顺儿媳打着灯笼都难找!”(李乐健)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