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原霞:十四载公益路矢志不渝 千百日赤子心润物无声
2025-09-08 11:21:48
个人简介:游原霞,女,汉族,繁昌区繁阳社区居民。2009年12月加入芜湖阳光爱心协会,2014年起担任芜湖阳光爱心协会繁昌片区负责人。
事迹简介:自加入芜湖阳光爱心协会以来,她始终坚守公益一线,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900小时。作为协会繁昌片区负责人、项目组长及理事会理事,她深耕助学一线,足迹遍布繁昌乡镇,精准帮扶70余名困境学生,通过一对一资助、资源链接等方式,助多位学子完成学业。同时,她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助老助残等公益活动,邻里间亦热心相助。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儿子潘志航投身“西部计划”,用两代人的坚守诠释大爱精神。十四年如一日,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公益篇章。
正文:
扎根助学,点亮希望之光
作为芜湖阳光爱心协会繁昌片区负责人,游原霞将助学帮困作为毕生事业。为精准掌握困境学生需求,她走遍繁昌区6个乡镇、1个开发区的50多个村落,建立起完备的帮扶档案。她深知,每个孩子背后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因此总是以最严谨的态度核实情况,以最温暖的方式链接资源,用专业与真诚为困境学子筑起成长的阶梯。
在具体帮扶过程中,游原霞展现出令人敬佩的执着与坚持。2014年,她开始一对一资助新港新东村的王同学。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她始终陪伴在孩子身边,不仅给予经济支持,更在精神上鼓励孩子勇敢追梦。王同学顺利考入大学后,她又迅速对接实验小学的丁同学,将这份爱心接力传递下去。目前,丁同学就读于繁昌田家炳中学,游原霞的资助仍在继续。
马坝缸窑村的汪同学,自幼丧父,母亲改嫁后失去联系,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游原霞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将孩子纳入“爱·护航”项目,不仅为其找到长期资助人,还坚持每月上门探访。她细心记录孩子成长中的点滴需求,帮助解决生活难题,陪伴孩子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在她的关怀下,原本内向自卑的汪同学逐渐开朗起来,如今已成长为繁昌三中品学兼优的初二学生。
繁阳镇范马村的李同学家庭突遭变故,父亲患白血病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困境。孩子因忧心家庭状况而无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游原霞得知后,立即上门安抚,联动多方资源为其申请“七加一爱心储蓄罐”资助。随着李同学升学、妹妹入学,她又及时跟进,确保姐妹俩的学业从未因经济困难中断。经过五年的持续帮扶,李同学终于在202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佳木斯大学,这份跨越时光的守护终于结出硕果。
多元公益,传递人间温暖
除了专注助学,游原霞还积极投身于各类公益事业。在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总能看到她的身影。她先后7次参与献血,累计献血量达1700毫升,直到因年龄和身体原因不得不终止。她说:“献血能挽救生命,这是我力所能及的事。”
在关爱孤寡老人、帮扶残障人士等活动中,游原霞同样不遗余力。她定期组织志愿者走访独居老人,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陪他们聊天解闷;在残障人士帮扶工作中,她不仅带头捐赠物资,还积极组织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关爱。
在社区生活中,游原霞是远近闻名的“热心肠”。邻居家老人突发疾病,她帮忙送医陪护;上班族无暇照顾孩子,她主动帮忙照看;哪家遇到困难,她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她用真诚与善良,编织起温暖的邻里情,成为社区和谐建设的典范。
家风传承,培育公益薪火
游原霞不仅自己热心公益,更将这份大爱传递给下一代。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儿子潘志航从小就养成了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大学毕业后,他毅然报名参加“西部计划”,远赴新疆和田投身志愿服务。在边疆的艰苦环境中,潘志航用青春和汗水践行着公益精神,因表现突出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志愿者”。这份跨越千里的爱心接力,不仅延续了家庭的公益传统,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游原霞常说:“公益不是一个人的全力以赴,而是所有人的力所能及。”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公益队伍中来。她用十四年的坚守,诠释了“好人”的深刻内涵;用无私地奉献,书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她的事迹,不仅温暖了无数困境学子的心,更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公益事业,让爱心在繁昌大地上不断传递、生生不息。 (姚琴)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