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明网 芜湖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身边好人 >正文

以匠心雕琢毫厘,用实干绘就蓝图

2025-09-29 16:37:26

  “工艺是产品的骨架,每一处细节优化,都能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这是安徽融进新能源工艺工程师储东明始终坚守的工作信条。自入职以来,他扎根生产一线,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深耕工艺优化,以攻坚克难的担当直面生产难题,更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工艺技术。他不仅是企业增效降本的“开拓者”、质量保障的“守护者”,更是团队成长的“引路人”,用专业与坚守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工艺工程师的“敬业奉献”。

  深耕工艺优化,做增效降本的“开拓者”

  初入公司时,正值企业投产初期,各项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工艺领域更是百废待兴。面对这一局面,储东明主动挑起重担,从零开始梳理搭建工艺体系文件。他深入车间,查漏补缺,规范操作流程,逐步沉淀出一套科学、完善的工艺管理体系,为后续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生产逐步推进,储东明发现许多加工工序存在工艺落后、效率低下的问题。他带领团队迎难而上,日夜钻研,最终锁定焊接工序为关键瓶颈——机器人作业效率低下,布局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针对这一痛点,储东明团队大胆创新,对生产布局进行重新规划,将原本5台机器人的作业模式优化为10台并行作业。这一改造不仅大幅提高了场地利用率,更打破了员工间的“信息孤岛”,使整体生产效率提升了30%。

  随后,储东明调任至新投产的热镀锌车间,接到的首个硬仗便是提升H型钢镀锌产能。受限于设备设计结构,原工艺下单次仅能吊挂24支H型钢。储东明与团队反复试验,通过优化工装设计与吊挂方式,历经一个月的持续改善,成功将单吊数量提升至54支,效率提升高达125%。紧接着,他又主导研发专用镀锌吊具,替代传统圆管镀锌的铁丝吊挂方式,再次将生产效率提高30%。

  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储东明从未忽视成本控制。他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将锌的利用率从93%提升至98%,仅此一项每年便可节约成本200余万元;他还联动采购部门,推动以直铁丝替代卷状铁丝,不仅简化了作业流程,更每年降低成本20万元。凭借卓越的贡献,储东明连续两年荣获集团公司“工匠之星”称号,成为名副其实的增效降本“开拓者”。

  直面生产难题,做质量保障的“守护者”

  工艺工程师的战场,往往在突发问题的最前线。2023年,公司光伏支架连接件在镀锌过程中出现上锌不均、易爆锌且锌耗过高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产品性能与成本。储东明临危受命,经过深入调研,大胆引进抛丸工艺,提出“先抛丸后镀锌”的解决方案。这一创新显著改善了镀锌层的均匀性,彻底解决了爆锌问题,同时有效降低了锌耗。

  2024年,产品表面“发黄”问题又成为新的质量隐患。储东明没有丝毫懈怠,他积极研究辅料工艺,优化作业方式,并主动开发新的辅料供应商。经过反复试验与验证,最终成功攻克这一技术难题,确保了产品外观质量的稳定可靠。在一次次质量攻坚战中,储东明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扎实的专业功底,成了企业产品质量最坚实的“守护者”。

  传承工艺技术,做团队成长的“引路人”

  “工艺技术不能只藏在自己手里,要让更多人学会,才能真正提升整个团队的实力。”这是储东明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践行多年的行动指南。随着公司业务快速扩张,新入职的工艺技术员日益增多。为帮助新人快速成长,储东明倾囊相授,从产品结构、工艺流程到生产异常处理,他手把手教学,耐心指导。他按照“问题现象—分析思路—解决方案—经验总结”四步进行指导培训,通过真实案例帮助新人建立系统思维,快速提升实战能力。

  在他的悉心培养下,三名工艺技术人员迅速成长并被输送到其他关键科室,他还与车间管理人员共同培养了2名班长、4名主操及多名关键岗位人才,为公司的人才梯队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赋能团队的同时,储东明也从未停止自我提升的脚步。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于2024年成功获得南京工业大学在职研究生学历,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学无止境”的进取精神。

  从白手起家搭建工艺体系的奠基人,到披荆斩棘攻克生产难关的攻坚者,再到甘为人梯培育团队新秀的领航员,储东明以一名工艺工程师的赤诚与智慧,镌刻下了不凡的业绩篇章。他以匠心为笔,雕琢出产品的卓越品质;以实干为墨,描绘出担当的厚重底色;以传承为画,为团队的未来铺就了一幅壮丽的发展蓝图。他不仅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杰出楷模,更是“敬业奉献”精神最鲜活、最深刻的注脚。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