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山林救援 繁昌三人用无人机点亮生命之光
2025-10-11 16:55:08
人物简介:
沈勇,1998年3月生,繁昌区繁阳镇铁塔社区居民;沈飞,1980年2月生,繁昌区繁阳镇云路社区居民;仇伟,1996年11月生,繁昌区繁阳镇新化社区居民。
事迹简介:
9月25日晚,芜湖繁昌82岁老人进山砍竹失联超8小时。沈勇、沈飞、仇伟接到求助后,当即拒绝酬劳,携带无人机赶赴现场。面对山区复杂地形与夜间环境,他们启动无人机热成像功能,经两次搜寻锁定老人位置。沈勇带头蹚淤泥、攀陡坡,众人接力将体力透支的老人安全救出。事后家属携锦旗与现金致谢,三人再次拒收。这并非他们首次善举,五年前沈勇还曾救下落水学生,他们用行动诠释“见义勇为”,让平凡善意成为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正文:
在芜湖繁昌的山野间,无人机镜头常对准秀丽风光——这是沈勇、沈飞、仇伟三人的日常爱好,他们用影像记录家乡美景,也因这份对本地的熟悉与热忱,成为村民信赖的“帮手”:庄稼遭野猪糟蹋时,他们用无人机锁定踪迹上报林业局;而9月25日晚,这台常拍风景的设备,成了营救失联老人的“生命之光”,一场跨越深夜的紧急救援,让三人的名字与“见义勇为”的温暖故事,在繁昌大地悄然流传。
紧急受命,无人机化身“搜救利器”
9月25日晚7时,一通带着哭腔的求助电话传来:“82岁的外公独自进山砍竹,失联超8小时!”家属联系到了常发摄影作品、在当地颇有影响力的沈勇,还转账500元作为酬劳,却被他当即拒绝:“时间就是生命,钱的事以后说!”
挂掉电话,沈勇第一时间联系沈飞、仇伟,三人扛起无人机设备赶赴山区。抵达现场时,平铺派出所民警已在集结,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搜救行动就此展开。山区植被茂密、地形复杂,夜间更是蛇虫出没、野生动物频繁活动,加上老人因车祸失明一只眼、听力受损,还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即便搜救队员在山林中大声呼喊,也得不到任何回应。
关键时刻,沈飞、仇伟架设无人机启动热成像功能。漆黑山林中,无人机镜头如同“夜视眼”,仔细扫描每一片区域。不久,屏幕上出现一处“长条状”热源,高度疑似走失老人。沈勇立刻带领搜救队员向热源方位挺进,可克服重重障碍抵达后,却未发现老人踪迹。希望暂时落空,气氛瞬间紧绷,沈飞、仇伟没有气馁,再次操控无人机升空,扩大搜寻范围——这一次,无人机成为照亮生命的关键“利器”。
泥泞跋涉,热血踏开“生命通道”
“距离刚才位置1.5公里处,有移动人形热源!”沈飞的声音让搜救现场振奋。无人机降低高度,镜头清晰捕捉到一位老人在山林中蹒跚前行,正是失联的82岁老人!“上车!快!”沈勇带领队伍驾车冲向目标位置。
可抵达指示区域附近,道路已被阻断,眼前是泥泞水田。“没时间绕路了!”沈勇一脚踩进齐脚深的淤泥,率先向山林冲去。夜色中,田埂狭窄湿滑,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却始终没有停下脚步。
行至山林与稻田交界的陡坡前,一道高约4米、坡度达60度的障碍挡住了去路。沈勇手脚并用地攀爬,终于在山林深处找到体力透支的老人。他小心搀扶老人,将其护送至坡下稻田边。众人接力托举,帮老人蹚过淤泥沟壑,安全抵达路边。此时天空下雨,仿佛在为这场深夜里的坚守与担当动容。民警检查确认老人生命体征平稳后,所有人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下。
拒收酬劳,五年善举续写“好人故事”
9月27日清晨,老人家属捧着写有“寻人成功 感激不尽 无私奉献 温暖人心”的锦旗,攥着1500元现金,来到沈勇店前,红着眼眶说:“没有你们,外公说不定就……这点钱,你们一定要收下!”
“使不得!使不得!”沈勇赶紧把钱推回去,沈飞和仇伟也笑着摆手:“大叔,能把老人家平安找回来,我们比啥都高兴,收钱可就见外了!”三人朴实的话语,让家属眼眶更红了。
这份善意并非偶然。五年前,阴山水库边,沈勇不顾个人安危救下落水学生的身影仍清晰可见;如今,深山夜色中,三人又携手用无人机完成生命救援,一次次挺身而出的背后,是刻在骨子里的责任感与正义感。
从记录美景到守护生命,从紧急救援到无私奉献,沈勇、沈飞、仇伟用朴素的行动,将“见义勇为”融入日常。无人机镜头里,既有繁昌的山水之美,更有普通人的善良之光;他们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如秋夜山林的暖光,照亮他人希望,也让更多人相信:平凡人心中的热血与善意,永远是最动人的“正能量”。(俞璐)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