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霞:数十载坚守显真情 平凡人善举暖乡邻
2025-10-15 10:27:36
人物简介:钱文霞,女,1959年2月出生,繁昌区新港镇新东村村民。
事迹简介:钱文霞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虽文化程度不高,却深明事理、顾全大局,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融入日常言行。自结婚以来,她与丈夫共同操持家庭,悉心养育儿女,始终以包容之心与无私付出,维系着家庭的和谐与温暖。儿媳生产期间,她关怀备至、悉心照料,视如己出;当孙女被确诊为先天性智力残疾,家庭陷入困境时,她毅然接过陪读重任。十年间,她每周辗转多趟公交车,往返于家和芜湖培智学校之间,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她以包容化解婆媳间的小摩擦,用十年坚守铺就孙女的成长之路,用最平凡的日常,诠释着“孝老爱亲”的真谛。
正文:
勤劳持家,用双手撑起幸福之家
在新港镇新东村马塘组,66 岁的钱文霞是远近闻名的 “实在人”。提起她,邻里总会不约而同地称赞她数十年如一日为家庭的默默付出——与丈夫相濡以沫、患难与共;待儿媳视如己出、真心实意;对孙女不离不弃、倾力守护。她没有豪言壮语,只用朴实的行动,在柴米油盐的寻常日子里,书写出动人的亲情篇章。
刚结婚时,婆家兄弟姐妹多,家境贫寒,生活艰难。但钱文霞从不抱怨,始终乐观地说:“只要人勤快、肯打拼,日子总会好起来。”凭着这份坚韧,她与丈夫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田间地头有她忙碌的身影,家中事务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夫妻俩相互扶持、彼此体谅,一步步将儿女抚养成人。这个家虽不富裕,却因彼此间的敬爱与关怀,暖意融融,成为村里人人称道的和睦典范。
待媳如女,用真心谱写婆媳情深
2006年,儿子与儿媳喜结连理,钱文霞打心底将儿媳视作亲生女儿。同年年底孙女出生,她主动承担起照顾儿媳与婴儿的重任。在医院期间,她每天耐心搀扶儿媳起居,细心帮其擦洗,准时端上热饭热汤,甚至毫不避讳地处理产后琐事。同时,还要照料襁褓中的孙女,喂奶、换尿布、哄睡……忙碌得脚不沾地,却始终毫无怨言。儿媳每每提及,总是满怀感激:“婆婆待我,比亲娘还贴心,这份恩情我永远铭记。”
日常相处中,钱文霞从不以老一辈的标准苛求年轻人。她常说:“年轻人有他们的想法和活法,互相体谅、彼此包容,自然没矛盾。”正是这份通透与宽厚,让这个重组的小家庭从未有过婆媳纷争,反而处处洋溢着胜似亲生的温情。
守护孙女,用坚持诠释隔辈深爱
孙女三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智力残疾,消息如晴天霹雳,让整个家庭陷入阴霾。为给孩子治病,钱文霞与家人四处求医,历经多次手术与漫长康复,孩子终于勉强能走路,却仍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说话、学习。不愿放弃的钱文霞多方打听,得知芜湖培智学校能为特殊儿童提供教育,这让全家重燃希望。
孙女入学后,起初由儿媳陪读。但随着二孩出生,儿媳难以兼顾,陪读重任一时无人承担。正当全家犯难之际,年过五旬的钱文霞毅然站了出来:“你们顾好家里和小宝,陪读的事交给我!”
从此,每周一天未亮,她便牵着孙女的手,辗转两三趟公交车赶往学校;每周五傍晚,又拖着疲惫的身体带孙女回家。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无论烈日当空、寒风凛冽,还是大雨倾盆、大雪纷飞,她从未缺席。有人心疼地问:“这么多年奔波,不累吗?”她总是微笑着摇摇头,眼中尽是温柔:“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孙女能好好上学,这点苦不算什么。”
钱文霞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波澜壮阔的人生,却用数十年的坚守,将“孝老爱亲”深深镌刻进日常生活的点滴。她用勤劳的双手撑起家的天空,用真挚的爱心温暖每一位亲人,用执着的坚持守护孙女的成长之路。她如一盏明灯,在平凡的角落静静散发温暖,成为我们身边值得学习的道德榜样。(李修敏 周维荣)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