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阳镇繁海社区:翻盆倒罐清积水 全民动手织密防蚊“健康网”
2025-08-05 15:04:49
夏蝉鸣噪,梅雨季刚过,连日的高温裹挟着潮湿,让蚊虫进入繁殖旺季。为筑牢居民健康防线,近日,繁海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联合辖区物业、志愿者,打响“翻盆倒罐清积水,人人动手防蚊媒”爱国卫生运动攻坚战——从犄角旮旯的积水排查,到家家户户的防蚊科普,把“灭蚊防病”的防线,稳稳扎在群众家门口。
拉网排查,让蚊虫“产房”无所遁形
清晨的阳光刚漫过小区楼顶,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师傅和志愿者们已带着工具集合。“地下室的集水井、绿化带里的废弃轮胎、居民楼前的花盆托盘,都是蚊虫滋生的重灾区,一处都不能漏。”社区爱国卫生专干拿着排查表,仔细叮嘱着。
一行人兵分几路,钻进闷热的地下室,弯腰倾倒消火栓旁积水桶里的水;登上顶楼,用长杆清理排水沟里堵塞的落叶淤泥,防止雨水囤积;在绿化带里,志愿者们蹲下身,将倒扣的泡沫箱一一翻转,把积在箱底的雨水泼向草坪,又捡起被丢弃的塑料瓶,拧开瓶盖倒掉残液,“这瓶子看着小,积的水够孵出几十只蚊子了。”
遇到难以彻底清除的积水点,比如小区景观池、下水道口,物业师傅们便拿出准备好的灭蚊幼虫药剂,按比例撒入水中,“从幼虫阶段扼杀,比等成虫出来再灭更有效。”一上午工夫,仅3栋楼就清理出20多个积水容器,清运废弃轮胎、破花盆12件,原本可能滋生蚊虫的“隐患点”,被一一抹平。
入户宣讲,让防蚊意识住进千家万户
志愿者们两人一组,挨栋楼入户。“王阿姨,您家阳台这几盆花,托盘里的水得常倒倒。”敲开门,志愿者小胡指着宣传册上的蚊虫生命周期图,边演示边说,“您看,这积水只要放三天,就能孵出密密麻麻的孑孓,再过一周就成蚊子了。”说着,她拿起阳台的空水桶,先把底槽积水倒进花坛,又用刷子仔细刷掉桶壁上的细小蚊卵,“这样处理,蚊子就没法在这儿安家啦。”
楼道里、单元门口,志愿者们还和纳凉的居民拉起家常:“张大爷,登革热就是蚊子叮出来的,家里鱼缸、泡菜坛得常换水”“小李,你家孩子爱喝的易拉罐,喝完别乱扔,踩扁了再丢垃圾桶”。社区微信群里,每天定时推送的防蚊小贴士、蚊虫叮咬应急处理方法,也成了居民们的“必修课”。从“要我防”到“我要防”,越来越多居民主动加入清理队伍,自家阳台、楼道角落的积水,清得比社区排查还及时。
常态长效,让“无蚊”成为最实的幸福感
翻盆倒罐看似是举手之劳,却是阻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传播的关键一环。这场全民参与的防蚊战,不仅清理了看得见的积水,更凝聚了健康共护的共识。
“现在下楼散步,蚊子确实少多了,孩子傍晚在楼下玩也不用总挠痒痒了。”居民李大姐的话,道出了最直接的感受。下一步,社区将把蚊媒防控纳入网格精细化管理,每周由网格员带队巡查,每月联合物业开展集中清理,同时把防蚊知识纳入社区“健康讲堂”常态化内容,让“清积水、防蚊虫”成为像“倒垃圾”一样自然的习惯。
夕阳下,小区里几位老人正帮着志愿者翻转垃圾桶旁的积水盆,孩子们举着小铲子清理墙角的淤泥——这生动的画面,正是爱国卫生运动最鲜活的注脚。当“人人动手”成为常态,当“无蚊社区”从愿景变为日常,居民们收获的,不仅是少受蚊虫滋扰的清爽,更是藏在细微处的安全感与幸福感。(胡芳)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