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村镇:“走进人字洞、寻觅早期人类活动踪迹”芜博讲坛活动
2021-10-25 08:55:58
2021年10月22日下午,安徽省博物院副院长,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郑龙亭来到繁昌区孙村镇长垅村癞痢山开展“走进人字洞、寻觅早期人类活动踪迹”芜博讲坛活动。
本次讲坛郑龙亭教授为我们讲述人字洞的发现、发掘和保护过程,通过人字洞与早期人类演化及环境的关联,带领我们共同探寻欧亚人类起源密码。讲座内容不仅吸引大量听众,更进一步增强了现场听众对人字洞考古最新动态的了解。
讲座结束后,郑龙亭教授带领现场参加讲座人员参观人字洞陈列馆,在郑龙亭教授的讲解下,参观人员也由此开启了一场关于古人类文化的奇妙探索之旅。
“因发掘地山形裂隙似个人字,将其命名为人字洞”。
“人字洞遗址所发现的石制品100多件,系用6种不同岩石制成。”
“骨制品有几十件,打击点清楚可见的骨器近十件”
“与人工石制品共同出土的还有数量众多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包括哺乳动物各类:灵长类、厚黄狒、啮齿类、食虫类、食肉类、长鼻类、奇蹄类、偶蹄类,还有龟鳖类、鸟类,共计有脊椎动物化石76种,标本6000多件。”
“除了动物化石外,最重要的是在人字洞堆积物中发现了几件疑似人工打击的片麻岩标本。虽说石制品的数量很少,但意义重大,为进一步寻找古人类活动遗址提供了最直接的线索。”
随着古生物化石的前世今生在展馆里一一呈现,古生物化石的价值也逐渐被参观人员知悉。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新一轮的发掘和研究将再度启动,我们对此充满期待。随着我国远古人类化石材料及文化遗物的不断发现和愈加丰富,我们对中国人来自于何处,我们的祖先是什么时候开始在神州大地繁衍生息的,以及中国所发现的化石人类在亚洲乃至世界人类的起源和演化系统上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等问题,一定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许到那时,我们就能为所有的中国人续上一个更完整的‘家谱’,以不辜负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人杰地灵的这片热土。”(钱微)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