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村镇:水口“六尺巷”诞生记
2025-02-06 09:09:02
春节期间,安徽桐城六尺巷游人如织,再次出圈。在距离168公里远的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水口村田湖周中心村内,也有一条长约百米、宽约两米的巷道,被人们亲切称为繁昌水口版六尺巷,其诞生过程成就了一段以礼相让、以和为贵的佳话。
300多年前,这块水草丰美的江南水乡吸引了勤劳善良的先人于此栖息繁衍,日出而作,日落而憩,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田湖周”。时至今日,面积狭小、住宅拥挤、通行不畅等问题一直制约了该村的建设和发展,公共空间更是非常有限,村民每每出门都要绕行大半个村庄。“群众的呼声和迫切需求,便是我们的哨声和行动指引。”现任水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家发表示。村两委在经过深入细致了解情况后,一心寻找有效途径解决困扰多年的难题。时间来到2024年3月,水口村迎来田湖周中心村省级和美乡村建设正式施工的契机,村两委下定决心将这件关乎民生实事彻底解决,畅通村庄道路微循环,引领村民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经过充分勘测和论证,最优化的改建方式是拓宽一条东西走向的狭窄小道。如何说服村民退让赖以生存的宅基地,是摆在村两委面前最棘手的事情。经过村两委上门入户耐心动员后,曾获得区、市级“五星文明户”的村民周道礼第一个主动站了出来。他表示:让地建路是好事,方便了大家,也方便了自己,何乐而不为。看到了同村周道礼无偿让出100多平方米的地方,还在观望之中的钱正和深受感染,立即找到村两委,主动将自家厕所和鸡棚等附属房全部让出。紧接着,另外三户也纷纷响应,主动拆除自家围墙或附属房。就这样,在村民的争相礼让中,一条水口版六尺巷应运而生,极大方便了出行,造福了百姓,也成为水口村以文化人、推动民生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村民周道礼名中有个“礼”字,钱正和名中有个“和”字,也许只是偶然的巧合。但村民纷纷为此次和美乡村建设退地让路、自拆自建、出工出力、捐款捐物,就不是偶然的巧合了。实际上,据朱家发介绍,还有许多村民都默默付出了,而没有上榜。这幅光荣榜被收藏在该村新建农耕馆里,不仅仅为了展示,更是一种精神的激励。桐城六尺巷的故事,体现了先人化解基层矛盾的历史智慧。在水口村,以全体村民集体智慧书写的“让则通,通则顺,顺则兴,兴则和”新版六尺巷精神,正是桐城六尺巷精神的延续和传承,有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崔后明)
责任编辑: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