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明网 芜湖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村镇 >正文

峨山镇童坝村:铺就乡村“振兴路”,打通干群“连心桥”

2025-03-24 14:56:45

  群山叠翠间,一条蜿蜒的沥青路犹如玉带穿行而过,三公里的道路串起竹林、水库与错落有致的村居。这条被村民称作“连心路”的农村公路,不仅打通了广寺组与外界的物理屏障,更铺就了一条凝聚民心、激活山水的振兴之路。从泥泞小道到康庄坦途,五年光阴里,童坝村干群用热血与智慧在山间写下新时代的“愚公新传”。

图片31.png

  民心为尺量通途

  广寺组依山而建的土坯房前,76岁的李大爷抚摸着门前新浇筑的水泥护坡回忆“从前去镇上卖蔬菜,三轮车要在羊肠小道上挪半个钟头,遇到雨天,车轮陷进泥坑里,得花大力气推车。”随着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车会车难、山货运输难等问题愈发凸显,修路成为几代人的夙愿。

  村“两委”于2021年正式将道路修建事宜提上日程,启动道路建设时,面临着双重考验:一是道路建设需占用约45亩耕地林地,单纯按征地补偿需二百万余元,加上土地性质限制已难如登天;其次需穿越一座高山,山体坡度大,施工难度远超平原地区。但沿线村民组村民用质朴的行动给出答案——“土地尽管用,青苗补偿意思下就行!”45亩土地涉及4个村民组约140户农户,在“零征地补偿”的创举背后,是数十次板凳议事凝聚的共识。在村民户代表大会上,一致同意按村委会提出的每亩1万余元的土地补偿,主动让出祖辈耕作的田地。“竹子砍了还能长,路修不好子孙都得受苦!”这种“山民胸怀”让工程成本大幅下降,创造了童坝村道路建设的“幸福样本”。

  匠心为笔绘蓝图

  寒来暑往五度春秋,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历经2任村书记,凭借着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和毅力,我们攻克了政策障碍、打消了村民的质疑、咽下了辛酸泪水,始终坚持前进方向,没有退却。

  “这条路是大家用脚板丈量出来的。”村民组长李孝飞指着路基感慨。为降低工程造价,1000多个共建日夜,山道上始终跃动着"志愿红"。村民把修路当成自家事,多位瓦工在工地义务务工,还有村民拆除自家小屋为道路让出关键弯道。老党员王大爷颤巍巍按下红手印:“把我家菜园子划进去,补偿款留着给大家伙修路!”

  山水为卷展宏图

  2025年春节,广寺冲迎来历史性时刻——总投资798万元、宽6米的双向美丽道路全线贯通。村民们敲响丰收的锣鼓,将联名感谢信送到村委会:“这条路修进了心坎里,孩子上学不再踩泥,我们出山有了快车道!”

图片32.png

  道路通,百业兴。站在高处远眺,蜿蜒的公路与层叠的竹海相映成趣,优美的环境成为了干事创业的沃土。这条用初心浇筑、用汗水夯实的乡村振兴路,正载着广寺组村民驶向“绿富美”的新征程,见证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生动实践。(杨果)

责任编辑: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