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铺镇新平社区:以主动担当赋能社区党建,用靠前服务厚植为民情怀
2025-08-01 16:08:08
今年以来,平铺镇新平社区锚定“被动转主动”的工作主线,打破“群众呼才应、问题冒才管”的路径依赖,推动党建工作从“事后应对”向“事前谋划”、从“单向施力”向“双向互动”转变,以主动作为的“温度”筑牢基层治理的“根基”。
从“被动回应诉求”到“主动预判需求”,让服务更具前瞻性。群众需求的“痛点”就是党建工作的“起点”。针对辖区老人居多的情况,社区建立“党员联户、网格联片、支部联心”三级摸排机制,每月开展“敲门行动”,支部党员与老人结对,每周上门帮扶,处理代取药、缴费等事务;网格员以线下走访为主,掌握饮食、健康等共性需求。结合摸排数据精准施策:依托“日间照料中心”设“爱心食堂”,每日解决50余名老人吃饭难;协调卫生院医生每周三坐诊,免费健康监测,服务200余人次。上半年主动破解老人潜在需求30余件,“未诉先办”成常态,让老人感受家的温暖。
从“被动处理矛盾”到“主动排查化解”,让治理更显预见性。基层矛盾“小不治则大患”,作为涉农社区,包含安置小区且以农村为主,社区党委将矛盾化解端口前移,构建“网格预警、支部调解、党委统筹”的全链条机制。推行“网格员+村民代表”联动排查模式,每周对土地边界、宅基地划分、灌溉用水等易引发纠纷的问题进行“扫描”,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对排查出的矛盾,实行“三色处置”:轻微纠纷(蓝色)由村小组党员当场调解,上半年共协调解决8起田间灌溉冲突;复杂矛盾(黄色)由支部联合村民理事会会商,如通过“田间议事会”化解12起土地流转纠纷;疑难问题(橙色)由党委启动“党建联席会”,联动农业、司法等部门攻坚,成功解决3起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争议。今年以来,社区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6%。
从“被动落实任务”到“主动创新方法”,让党建更有实效性。党建工作既要“抓落实”,更要“求突破”。社区党委跳出“按流程走、按惯例办”的思维,以创新激活党建生命力。政策宣传上,变“文件传达”为“场景体验”,组织“老党员上党课”“青年党员宣政策”等活动,用身边事解读医保新政、养老服务等政策,开展“广场宣讲会”7场,居民政策知晓率从65%提升至92%;服务载体上,通过社区百姓议事微信群,实现“议事提案、服务预约、党员报到”线上办理,党员响应群众诉求平均时间缩短至1小时;资源整合上,推动“社区党委+辖区单位”共建,联合学校开展“党建+科普”进家庭活动,联合银行开展“防诈骗讲座”,让党建服务融入居民日常。
从“被动接受监督”到“主动公开透明”,让权力更具公信力。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社区党委以“透明化”赢得群众信任。建立“三晒三评”机制,每月在“社区公开栏”和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小程序晒党务居务、晒资金使用、晒项目进度;每季度组织“党员评支部、居民评党委”活动;每年开展“民生实事回头看”,由居民代表对年度工作成效进行打分。针对群众关注的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建设项目,从方案设计、资金拨付到施工进展,全程邀请居民党员组成监督组参与,收集并采纳合理化建议18条,推动2个整治项目顺利落地。如今,社区事务公开率、群众参与率分别提升至100%和85%,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
从“被动应对风险”到“主动筑牢防线”,让安全更有保障性。安全稳定是社区工作的“底线”,社区将“防”的关口前移,织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安全网。组建 “红色应急先锋队”,每月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用电安全排查,储备应急物资15类,组织防汛、防火演练4次;针对农业生产安全,联合农技部门开展农药、化肥安全使用培训,排查田间灌溉设备隐患30余处;对安置小区及周边住房,提前进行房屋安全排查,重点检查老旧房屋结构安全,协调解决8户房屋漏雨、墙体开裂问题。通过主动防范,社区连续四年保持安全事故“零发生”,居民安全感测评达99%。
从“被动”到“主动”的跨越,是社区党建理念的重塑,更是初心使命的践行。未来,新平社区将持续以“主动担当”为笔、以“靠前服务”为墨,在基层治理的画卷上书写更多“民心答卷”。(潘翔)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