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明网 芜湖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聚焦 >正文

繁昌区坚决守护好绿色发展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2023-09-05 08:41:32

  这个夏季,繁昌区的“繁昌慢谷”迎来了不少消暑的周边游客,成为芜湖地区火热的民宿聚集地之一。除了“繁昌慢谷”以外,凭借着优质的生态资源和自然景观,该区的峨山镇东岛村、孙村镇梅冲村、平铺镇茶冲村也日渐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繁昌区严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改彻底、改到位,坚决守护好绿色发展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抓实环境污染防治

  8月27日,记者在繁昌区安定河下游看到,这里的水系清澈洁净,增氧设备正在持续工作,加速水体循环。湖面上,专业维护人员驾驶着小船打捞水面漂浮物,收割生长过剩的水草。步道、喷泉、凉亭……沿河宜人的环境,吸引了不少市民散步休闲。安定河下游优美的景致,得益于繁昌对黑臭水体的常态化治理。

  据报道,繁昌区正全面实施总投资18.26亿元的水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安定圩等城区黑水体、长兴圩等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全部完成。今年,该区加快推进长江芜湖河段整治工程(繁昌段)、黄浒河上游治理工程建设,巩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和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长江芜湖河段整治工程(繁昌段)建设范围为庆大圩、芦南圩和荷花圩的临长江侧堤防,治理总长度12公里,总投资1.4亿元。

  该工程在实施中,遵循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共治”理念,坚持水岸同治、标本兼治,把治水与守山、育林、理田、净湖、植草、护鱼结合起来。

  以该项目建设为契机,繁昌同步开展“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机制”七大行动,让水岸同治落到实处。创新开展无人机巡河,常态化开展第三方检测,以“铁的手腕”严密监控182个长江入河排口和159个支流排口,全力保证水源地、长江及黄浒河等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统计显示,2022年,繁昌区PM2.5日均浓度34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86.3%,重污染天气为0,PM2.5监测浓度年均值首次达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去年以来,该区落实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要求,重点组织实施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扬尘和臭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等工作,指导芜湖海螺创建环保排放A级企业、融亿达等3家企业完成共44.4蒸吨天然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飞尚矿业淘汰1台燃煤热风炉、川瑞食品完成2蒸吨生物质锅炉清洁能源(天然气)替代;推动建中实业、红旗弹簧等5家涉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重点企业完成源头替代、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设施的提标改造,年减排VOCs排放量23吨。

  此外,该区严格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省道S335、S334等重点道路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严厉打击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违法行为。

抓好生态系统保护

  初秋时分,天高气爽。位于繁昌区新港镇里冲村的吴冲矿业露天矿山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由于实施分层分台阶开采,上层2个平台紧随其后进行复绿施工。有了制度保障和科技供给,如今的吴冲矿业矿区的“含绿量”正在节节攀升。

  “我们主要采用的是高次团粒技术来进行客土喷坡绿化。高次团粒里面有种子、养分、胶质,经过高压水枪打到边坡上面,胶质可以让种子更好地黏附在边坡上面。”芜湖吴冲矿业安全技术矿长夏秀志介绍说。

  同样,在该区峨山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区,原本裸露的采矿边坡已是郁郁葱葱,彩色人行步道和骑行绿道镶嵌在绿草如茵、树木成行的采场间。

  “两年前可不是这样,那时这里一到雨天就泥水横流,经过生态修复,现在建成了公园。我们没事就来转转,周边还有很多游客前来打卡。”正在散步的市民汪小荷说。

  据统计,繁昌区近年来通过地质环境恢复、景观再造、土地复垦等举措,加大对矿山地质环境、废渣尾矿和矿区水土污染的治理力度,累计投入治理费用1亿多元,完成37个项目、近4000亩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获得建设用地1200余亩、复垦耕地300余亩。

  生态系统保护工作没有终点,今年,繁昌区实施的犁山河水环境生态修复项目、长江岸线绿色廊道项目、治理复绿废弃矿山项目、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项目都在加快推进和谋划。

  此外,繁昌区今年还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土地行为,力争完成土地整治400亩以上。

抓牢绿色低碳发展

  严格“双碳”“双控”目标要求,繁昌区在绿色低碳发展的赛道上蹄疾步稳。

  作为芜湖市唯一入选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地区,繁昌的海螺、兴伟、富鑫等一批分布式光伏项目正在实施或投入运营。截至2022年底,利用屋面450个,面积415000平方米,累计产生并网容量40兆瓦,预计年底并网容量达100兆瓦,达到国家试点要求。

  该区还紧盯能耗较低的光伏“中下游”产业链,锁定光伏电池、组件及相关配套产业招大引强,进一步打造规模化、集群化产业生态。瑞晶光伏、神悦新能源等5个项目相继签约落户,总投资168亿元,正在跟踪洽谈3个项目,拟投资50亿元。

  该区支持企业实施节能技改、合理利用高耗能行业余热余能资源。在此背景下,积极实施项目建设攻坚专项行动,强化全过程要素保障,推动相关项目早日开工投产。目前,总投资8亿元的中信博新能源(一期)竣工投产,去年实现产值18.7亿元,二期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80亿元的永臻科技预计今年12月投产,年销售收入230亿元,年纳税5亿元。

  鼓励绿色出行,推动全区城乡新能源公交车全覆盖。今年4月26日,随着一声发车令,载着首批体验乘客的新能源车,从芜湖市繁昌区客运中心缓缓驶出。至此,2023年更新的46辆新能源公交车全部投入运行,繁昌公共交通在全市率先开启“全绿色出行”时代。46辆新能源公交车由运泰公交公司繁昌分公司先行出资、区财政分年度补贴。统计显示,繁昌制定新能源公交车更新计划,近年累计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31辆。

  全面推进全区露采非煤矿山综合管理,积极开展“9+2”综合管理,促进矿山企业转型升级。该区的“作战图”是:按照“矿山开采无尘化、矿石运输廊道化、矿产品加工园区化和园区产业高端化”思路,鼓励矿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加大伴生矿资源、废石、尾矿等资源的再利用,研发生产以矿石为基础的新材料。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一步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全区矿产品运输廊道化建设,减少运输环节对环境的污染和道路的损坏。目前,在采矿权相对集中的荻港镇、新港镇区域先行实施矿产品运输廊道建设。(记者 全冰)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