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明网 芜湖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志愿服务 >正文

芜湖市繁昌区“爱心姐姐”志愿服务项目:精心呵护成长,用爱感恩社会

2023-03-20 11:00:56

  简介:2021年5月4日,由芜湖市繁昌区人民检察院、春谷蓝丝带义工协会牵头设立“爱心姐姐”志愿服务项目,项目志愿者主要由芜湖市繁昌区人民检察院干警、繁昌区春谷蓝丝带义工协会(以下简称蓝丝带)义工、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组成。项目以未成年人(服刑人员子女、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和其他困难群众为服务对象,以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爱、帮扶困难妇女及孤寡老人,提升困难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任务。截至目前,“爱心姐姐”志愿服务项目累计服务时长超3000小时,入选2022年度“繁昌区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典型”候选名单;“爱心姐姐”项目负责人赵琦同志荣获2021年度繁昌区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

  精心合作,开创“未检”+“义工”新模式

  近年来,未成年人保护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每年有许多的困难儿童得到了政府或社会的帮助,过上了新生活。然而,有一类困境儿童却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而不愿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平常的帮扶措施甚至会给他们造成更多的心灵创伤。

  芜湖市繁昌区检察院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经过社会调查发现,很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系服刑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缺位,亲情关爱缺乏。同时,芜湖市繁昌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蓝丝带义工协会”也在关爱活动中发现,很多困境儿童系服刑人员子女,这些孩子不仅因父母服刑导致家庭贫困,由于其身份特殊导致性格孤僻,心理产生问题,除了物质上更需要精神上的帮扶。在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相同理念指引下,芜湖市繁昌区检察院与“蓝丝带”决定携起手来,开启“未检+义工”新服务模式,联合启动“爱心姐姐”志愿服务项目。

  精准帮扶,多方位、多角度的关爱活动

  “爱心姐姐”项目启动后,志愿者们全面摸排弱势困境儿童情况,为困境儿童建档,共筑儿童保护防线。“爱心姐姐”深入排查了解弱势困境儿童的心理状态、生活情况、家庭情况和监护人自身情况,重点关注困境儿童家庭需求,助力困境儿童完成学业,健康成长。针对需要心理干预的未成年人,由具备心理咨询资质的专业“爱心姐姐”志愿者为其提供心理疏导。在此基础上,繁昌区检察院总结经验,建立了弱势困境儿童保护常态化工作机制。

  2021年以来,繁昌区检察院向区妇联、民政部门移送线索6条,向弱势困境儿童发放包括法治书籍、衣物、文具等18次。繁昌区检察院“爱心姐姐”志愿服务项目成立以来,开展为未成年人送爱心、法治宣讲、心理疏导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不懈努力,以无微不至的关爱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制度保障,让暖心关爱“开花结果”

  芜湖市繁昌区检察院牵头出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合作办法,为“爱心姐姐”项目建章立制,有效汇聚未成年人保护协作“向心力”。如与区民政局会签出台《关于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合作机制办法(试行)》,与区妇联制定《关于建立共同推动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合作机制》,明确规定在信息摸排、线索反馈、共同救助、家庭教育指导、心理辅导、教育保障、法治宣传和隐私保护等方面协同发力,在教育资助、低保救助、残疾补贴等方面给予政策帮扶,强化对未成年被害人、弱势困境儿童的保护、救助和关爱力度。

  一次芜湖市繁昌区检察院办理的孙某某强奸案,被害人是一名不满14周岁且智力低下的少女,检察机关用心用情,积极开展综合救助,并为被害人发放1.5万元司法救助金,最大限度帮助被害人缓解经济压力、保障基本生活需求,有效保护未成年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爱心姐姐”团队开展亲职教育,重点就案发后未成年人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与孩子相处方式等问题进行指导。在案件办结后,检察官与“爱心姐姐”对被害人进行多次回访,针对村里闲言碎语影响孩子走出心理阴影等问题和困难,检察机关及时向区民政局、区妇联等部门进行反馈,并帮助被害人协调解决住房问题。帮扶过程中,还通过有心理疏导资质的志愿者,对被害人进行心理引导和安抚,帮助其走出心理阴影。“爱心姐姐”们倾情付出,为检察的办案做好“后半篇”文章。

  双管齐下,助力少年逆风飞翔

  项目的“未检”团队成员平均年龄只有30岁,虽然法律工作经验较为丰富,却缺少对青春期未成年人教育指导的经验,在对未成年人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时,往往缺乏信服力。通过宣传、招募志愿者,一些村委会妇女主任、教师等教育经验丰富的女性志愿者主动加入到了“爱心姐姐”志愿者团队,充分弥补了“未检”团队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短板,补充了新的力量。

  在办理未成年人赖某某盗窃案时,为了解赖某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承办检察官和“爱心姐姐”联合开展社会调查,全面了解“熊孩子”家庭,发现其父母疏于管教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并因青春期叛逆心理而结识社会不良青年,最终导致赖某某违法犯罪。繁昌区检察院发出《督促监护令》,为“甩手家长”戴上“紧箍咒”,督促父母关注陪伴孩子,恢复亲子关系,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同时,“爱心姐姐”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精准帮教,帮助父母孩子共同成长。家庭教育指导结束后,承办检察官与“爱心姐姐”暖心回访,将家庭教育指导落到实处,义工团体也一直和赖某某保持联系,耐心倾听他的烦恼,陪伴迷途中的孩子找到人生方向。通过“双管齐下”,赖某某终于重归正途,该经验做法也被最高检、《安徽日报》大力报道。

  志愿活动,唤醒迷失少年

  “附条件不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认为可以不立即追究刑事责任时,对其设立考察期,如其在考察期内积极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并完成与被害人、检察机关约定的相应义务,足以证实其悔罪表现的,检察机关可以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

  考察期要求附条件不起诉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爱心姐姐”项目实施后,检察机关安排附条件不起诉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通过言传身教,使其切实感受到参与社会服务的获得感,帮助其找到社会价值,让他们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2022年以来,繁昌区检察院共开展附条件不起诉帮教2人,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参加志愿活动8次。“爱心姐姐”们通过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唤起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踏上追求美好生活的大道。

  “爱心姐姐”项目启动以来,实实在在帮助了一批“问题”未成年人。这些未成年人,在最好的年纪却面对着各种生活上苦难,幸好在他们身边还有这么一群“爱心姐姐”,她们穿着马甲、面带笑容,成为了孩子心里深处最美的人。

责任编辑: 赵倩